2022年7月30日
書展最後一天,朋友F一早DM我:「我去了書展,有沒有書要買?」
這已是她今年第三次入場。書展首天,一早入去,為搶購某本坊間還沒有售的新書,重點是,附有作者簽名。另一天,有她喜歡的作家駐場簽名,她早一小時到達排隊。千辛萬苦(這只是我的形容,對她來說毫不辛苦),簽完名,再合照,大滿足。
明明已去了兩次,為何還要在最後一天專誠再去?她解釋:細心看看有沒有漏買了的,畢竟之前兩天都有既定目的,太專注,沒有分神去看其他書。
我所認識的F,真心鍾意看書,年年書展捧場。我沒她那麼神心,一來怕逼,二來等得,三來不一定要擁有那些簽名版。
近年發覺自己閱讀口味變了。最初,自然是看小說,愛情科幻武俠推理,投入那虛構世界,讓當中的淒美奇情曲折離奇,帶我(暫時)逃避現實世界。有效但短暫,所以不斷去看。
人大了,醒了,現實世界,才是唯一要面對的世界,現實生活,就是唯一要去過的生活。所以,想去明白這世界,好好學習怎樣過生活,漸漸由看故事,轉去閱讀有關哲學和生活,甚至實用的工具書。
結果發現讀哲學原典,太難,有些挑戰再挑戰,都不得要領。倒是生活「哲學」的書較易有得着,例如松浦彌太郎的著作。他的《不再為錢煩惱:松浦彌太郎的新金錢術》(標題多麼吸引!),不是教人怎樣投資賺大錢,而是檢視個人和金錢的關係,「怎樣花錢,就會得到怎樣的人生」。看着,就像跟「朋友」傾談,聆聽他怎樣(思考)生活。當然,我不會以為看完後第二日就會變成嶄新的我,但當日子過得麻木,這種「再思考」,的確拾回一點點對生活的感覺。
這本不是新書。我常看的都不是新書,所以不會逼書展。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正宗瑞士農村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