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25日

譚淑美 訪談錄

中大學者林漢明確認基因 復育香港失傳米「花腰仔」

俗語說「大雞唔食細米」,譬如中大教授林漢明,年少時因家貧差點成為機械學徒。幸而靠勤力補鑊,最後憑獎學金讀完博士,成為一名學者。

半生研究大豆,林漢明憑藉破解大豆基因,早年成功育種出耐鹽抗旱的大豆,使其在內地的產量增加。這款大豆最近更獲本地一間豉油商購入,製造豉油。另一方面,他埋首研究稻米,為香港失傳了近半個世紀的「花腰仔」進行基因認證,令它在本地多個農場復育。花腰仔是香港的特有品種,雖然有說它帶雲呢拿味,但向來有嚴謹學者精神的林漢明說,他就吃不到雲呢拿味,「是好吃的,另外,因它的穀殼是紅色,相信含有花青素,那是否可以當糙米變成一種新營養食物?」

林漢明的職銜很長,全名是中大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暨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此外,他亦是校內舍監,居於大學宿舍之內。

本月上旬,在他安排下,記者跟他去到一個他有合作的農場拍攝。農場位於大埔林村,林漢明接載記者、助手等人,由中大驅車前往。進入農場前,他先戴上防曬帽子,腳下換成水靴。

漁護署派種子

現場的稻田被白紗布覆蓋,是為免被雀鳥啄食。掀開白布,只見禾穗顆粒呈鐵紅色,他指那是花腰仔的特色。「但不是所有紅色稻穗都是花腰仔,如果那麼易認,我們就不用做DNA啦!」他謹慎地說。DNA認證本地稻米,正是他團隊新近的工作成果,他戲稱此為「香港原居民身份證」,獲認證的除了花腰仔,還有絲苗。

至於如何肯定它們來自香港?他說那是因為美國農業部做了記錄。原來在N年前(不清楚年份),這些種子由香港出發,經菲律賓再送到美國農業部。在數不清幾代在外地繁殖後,近數年由美國農業部送回香港復育。「花腰仔舊時主要在香港出現,因此是香港的特有品種。」他提醒。目前這些有「香港原居民身份證」的花腰仔和絲苗種子,由漁護署向農友派發,在本地復育,包括當天所見的稻田。

他認為,復育的重要性在於文化傳承。「種子是活的歷史,多年前某個農民把它種了出來,本該是一代傳一代,但奈何香港失傳了。」他嘆息。

有說「元朗絲苗」名震中國,甚至作為朝廷貢品。很有學者風範的林漢明道:「傳聞咋!有書話在《新安縣志》有寫喎,但我上網去search——找了很多卷,都沒找到。不過,由於我沒看過實體書,所以也不能一口咬定不是。」他補充,「其實也有傳聞指廣東絲苗是貢品。」

他停一停再說:「香港直至四五十年代仍有80%的農地是稻田,水稻的消失有幾個原因:第一,不少原居民(農民)移民海外;第二,來港的內地人,較常種菜;第三,新城市發展,上世紀八十年代後香港大興土木,若要去新界收地,大片稻田是目標。此外,種菜很快,芥蘭30日有收成;水稻一年卻只能種兩造,工序多,又要打殼、包裝。」他淡然指:「香港的花腰仔在八十年代已經沒有再種。」果然是,粒粒皆辛苦。7月中初次品嘗過花腰仔的他認為,「雖然花腰仔跟日本米鬥口感、跟泰國米鬥香味,係無得鬥;但它的殼呈紅色,應含花青素,那麼打殼時不要打晒,是否可以如糙米般變成營養食品?」

他進一步指出本地其他的著名農作物,有鶴藪白菜,「由香港一個鶴藪村的農民(鄧觀友)育成。但我們如何肯定哪個是真正的鶴藪白菜呢?是由這農民的太太親自驗證話:『嗱!呢隻就係我老公嗰隻白菜!』此後,漁護署把種子收集做記錄。」他笑道。「我遲啲會整埋個基因身份證畀佢!」

有沒有一些香港作物,如長毛象一樣到現在完全消失了?

多種味道失傳

他細思一會,道:「雷公鑿苦瓜,我在國際種子中心找不到它。它的瓜形較特別,味道濃郁,曾在香港成行成市。我問過一些人,話某人有,到我們去問,其實沒有。」

「另一種是川龍西洋菜,最初在大帽山山腰種植,川龍現在仍有出產少量西洋菜,但做吓樣啫,其實已無法追蹤是否真品。因西洋菜不出種子的,用苗來種,而苗很難追蹤是否同一品種。」

尾聲,他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例如少年時如何差點為五斗米折腰。林漢明在慈雲山邨長大,家有父母、嫲嫲和他三兄妹,他是大哥。父親以往是鞋匠,母親車衣。父母在他考升中試前,已對他說負擔不起學費,所以如果成績不好,要出來打工做學徒。「那時如果成績不好就要讀私校,學費太貴。」他笑指,自己確有做機器維修學徒的打算,「做學徒有收入,又有一頓飯吃。」

收到「溫馨提示」後,他很擔心無書讀:「好驚呀!所以咪努力讀書囉。」雖然一度因沉迷排球荒廢學業,沒法在預科後直升大學,幸而他最後靠自修一年考入中大,修畢生物學士及碩士學位,並憑獎學金到美國讀博士。他笑指,「中學時成績一度差到不合格,要見家長,媽媽很擔心,雖然她口裏說我要做學徒,但其實她一直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