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22日

潘天惠 訪談錄

廖光祖每日一幅四格漫畫

廖光祖(Linus)與陳煒勝認識,但入行更早,見證行業由盛轉衰,他在10年前毅然轉行,將漫畫變為興趣。

「那年代娛樂不多,大人買《小流氓》、《龍虎門》,小朋友就『執口水尾』拿來看,然後回到學校用漫畫招式對打,哈哈!」他對花生漫畫佩服有加,「當然,我也欣賞手塚治虫、鳥山明、井上雄彥,但Snoopy作為單一故事,能夠畫到40年,真是非常神奇!」

幾時開始覺得自己有繪畫天賦?

「印象不太深,但記得中一開始覺得自己喜歡畫畫,入行是因緣際會,自問當時的才能普普通通,論畫技和專注度都不及他人,正因發現自己的不足,才會推動自己鑽研下去。」他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出書用真名。

「當年讀書不成,未夠20歲就入行,由學徒做起,畫過《刀劍笑》,做過司徒劍僑助理。」小時候,母親會將兒子的畫作向親友展示,他內心也有幾分得意,「我不是家中長子,不用擔起頭家,但任性不代表有錢。」

入行初期,半玩半學,收入微薄,他咧嘴而笑道:「多少錢真的記不起,當年的工廠學徒收入肯定比我高,但當你同一班年齡差不多的人一齊工作,有講有笑,時間過得特別快。」

中年毅然轉行

隨着港漫市場不斷萎縮,他步入中年後毅然轉行,做過動畫和玩具設計,現時任職廣告公司,但說到尾也是離不開畫公仔。「大約七八年前,我開始在報章畫四格漫畫《金魚街的貓》,後來停了連載,我便在Facebook繼續畫,之後2019年社會運動內心充滿鬱悶,決心每日更新,年中無休。」

《金魚街的貓》正是《貓面具少年》的原形,也是廖光祖首本個人原創作品。「我把四格漫畫變成長篇故事,原來是兩回事,起承轉合不容易處理,幸好『港漫動力』計劃提供導師協助,把較沉重的調子改回輕鬆一點。」他淡淡地說。

《貓面具少年》講述七十年代徙置區天台小學三年班學生杜小虎,戴着貓面具意外地走進九龍城寨尋找成績表的奇異經歷,他解釋創作概念:「七十年代是自己長大的年代,第一本也可能是唯一一本作品,我想寫自己經歷過的時空,那時的香港是窮,但樸素、和諧、開心。」

今日流行「共享」理念,其實七十年代的香港早就「共享」廁所,「當年我住葵涌新區,兒時要到外面沖涼,或者在露台拉塊布就沖,夏天更有人在街喉沖……雖然漫畫內沒有自己的故事,也有很大程度的感情投射。」他直言:「我沒有讀過天台學校,而我覺得天台學校最神奇的地方是,沒有欄杆,卻從來未聽過有意外發生。」

全書只用6種顏色,廖光祖對如何用色甚有研究,但對心血結晶的銷量卻不敢抱太大期望:「凡事先做最壞打算,沒有期望,就沒有失望,我完全沒有預計要賣幾多本,有口碑就當賺了。」

被問到一旦爆紅會否重操故業,他大力地耍手擰頭:「首先肯定不會爆紅,其次肯定不會做回全職漫畫家,但我會保證繼續畫,直至退休年紀再考慮吧,哈哈!」

所謂不知不可為而為之,愚人也。港漫環境今非昔比,他強調做人要知所進退,「漫畫讀者依然存在,但消費習慣改變,整個市場彷彿消失了,連前輩也見不到前景,現時本地漫畫產業100人都未必有,還堅持什麼?」

港漫前路何去何從?他顯然相對悲觀,「有說北上是一條出路,無錯,大中華市場是有不少港漫讀者,奈何不足以成為香港漫畫家安身立命之地,一來要過審查,二來變得太快,就算題材不涉政治,只要內地說學生不該談戀愛,這類題材便做不了。」

「這未必是你的終身事業,就如只有一技之長是不足夠,過去幾年,我每日花一小時以上畫畫,完全沒有收入,但是用漫畫與人溝通、說故事,從中找到樂趣。」這幾年,廖光祖畫了過千張人物畫,而且每年太太生日會畫畫送給她,從中可見其畫風已經轉型,心態進入了新境界,「無論今次銷量如何,我仍會畫下去。」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