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19日

張綺霞 訪談錄

葛民輝首次策展 以小時住公屋經驗壓縮一切

葛民輝(Eric,人稱阿葛)向來鬼主意多,每個範疇都有興趣涉足。從電台到電影,從演藝到時裝和設計,建立起自己品牌,這次他更跨界到藝術,以自身的經驗為主題,邀請不同藝術家參與一個如派對般的展覽,名為「Cookout:當代壓縮」。

花了半年籌備這次展覽,他是策展人,同時也是室內設計師、包裝專員、裝修技工、燈光設計師、宣傳片導演等,熱愛跨界創作,他覺得這次體驗很新奇。沒有做過藝術相關的事情,他自嘲:「我也怕失禮人(笑),只是呈現我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借這個機會了解一下這範疇,學習更多。」

在小小的畫廊空間內,密密麻麻擺滿了不同種類的作品。這個副題為「當代壓縮」的展覽,現於中環元創方Odds and Ends舉行,展期未知到幾時,因為阿葛說「搵夠就收」。

跟日常寬敞的展覽空間很不同,展場中間設有一個充滿暗格的迷你劏房展廳,可說是房中房,就如阿葛小時候所住的細小公屋單位,層層劃分出不同用途,每一寸空間都物盡其用。

一進門走上樓梯,觀眾就能探頭窺視插畫家小克的局部畫作,抬頭一個類似神枱的位置,擺放了Start From Zero的木雕,不同的藝術品放在高處或低處的暗格,要人或踮腳或彎身尋寶般探看,連天花都是展示空間,出口處更有街頭藝術家松島安的色情對聯。至於其他藝術品,則多放在劏房外一個個掛牆木箱中,就如微型單位愛將所有事情收納在牆後,要打開才知內裏乾坤。設計海報則如衣服一樣掛在晾衫竹上。

一切源於小克出書

這些展品有些是藝術家自己的慣常創作,有些則是以阿葛的形象為中心,Taurus Workshop為其打造了一個立體「肥仔」雕像,成為多個藝術家的創作主題,有的直接在石膏雕像上作畫;有的將其化成被大石砸頭的「技安」;篆刻家馬召其將雕像的影像轉化成宣紙藍曬作品,配合篆刻,形成如水墨畫一樣的效果;更有藝術家製作肥貓木雕,阿葛將其燒黑,讓其浴火重生。「希望傳達stop the fire,不要打仗的訊息。」

對藝術圈不太熟悉,最初他只是想出一本書,因為好友小克想今年出版新作,幾個朋友打算一起出自己的書,在書展中推出,他也去湊熱鬧。誰料第五波疫情爆發,書展似乎亦要取消,大家都擱置計劃,但阿葛的作品已經設計好,他笑一笑說:「是只有一頁的天書。」書的特色不是內容,而是封面設計,以多層的鐳射切割木板組成,每塊都有不同花紋,層層疊疊成他張嘴吶喊的模樣。他做了一個較大的樣辦,團隊都說很有藝術美感,碰巧朋友的畫廊有空檔,就建議他把作品當成藝術品展出。他覺得很驚訝:「藝術?這個?他們說是的。」

從未涉足藝術展覽,他起初的構思很簡單,只設計了一張鐵枱,把封面放在中間,讓人繞圈去看。團隊卻說這張桌亦有藝術感,問他作品名稱。他呆了一呆,隨口起名做「barbeque」,「就如把桶劏開,丟幾塊炭進去的土炮燒烤爐,我們來看展覽就像圍爐。」後來他想到美式說法不叫barbeque,叫「cookout」,「就像是一個派對,大家一起喝酒放鬆的聚會,我覺得這個名字好,就用它做展覽主題。」

到現場看過展覽場地,他很驚訝這個前警察宿舍的單位是如此細小:「就像我小時候住的屋邨單位,如果像一般畫廊那樣掛畫,只能掛幾幅。」他想起小時候家中空間窄小,但過年時親戚到訪,竟然神奇地可以安置好所有人一起吃飯,「膠桶也能當凳坐」。

於是他想到在裏面打造小木屋,增加不同的獨立空間展示作品,並且邀請他很欣賞的藝術家參與其中,「就如搞一個藝術聚會,邀請不同人帶些作品來,或者給他們一些材料,讓其自己創作。有些很有名,有些則剛冒起,有些連真面目也不能讓人見,如松島安。大家一起來玩,無分階級,沒有壓力,喜歡怎麼做就怎麼做。我包辦其他工作。」

他笑指,自己的小房子並不輸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大型美術館,因為它們要觀眾走很遠路才看得幾個作品,但這空間則可一次過看盡十多個藝術家的創作,「我這邊很方便,踎低就是hall 1,趷高少少就是hall 2,轉頭就是hall 3,大家各自有空間,就像小時候和兄弟姊妹各自佔據床頭床尾做功課。我們是濃縮、壓縮,同時慳家。」就如從前他和家人共存於小空間,各自想盡辦法在裏面劃出自己的小天地。「將所有事情壓縮在一起」。

在碌架床上做功課

小時候他與六兄弟姊妹住在荃灣福來邨,三代同堂10個人,住在一個200多方呎的單位,和現在的展覽單位差不多,因此深明空間狹小的限制。「連抽屜也只能分到半個,做功課沒有枱,只是坐在碌架床上在櫃頂寫字。吃飯永遠只能坐凳仔,不能遮住後面的人看電視,大家鋪張報紙就開飯,大時大節才會開伸縮枱招呼客人。」

正因為這窄小的空間,才激發他創作的渴望。「愈沒有資源,愈容易讓你知道是否真心想要得到某些東西,迫使你找出不同方法去做到,發揮小宇宙。」

就如小時候渴望玩大富翁,買不起,他唯有剪報紙當玩具紙幣,自己設計棋盤,沒有積木,就用母親的麻將頂替,「九筒是火爐,白板是電視機,雀仔是寵物,砌了一間屋。」拖鞋可以當成飛船,碌架床是小巴,邀請兄弟姊妹扮乘客,大家一起搖來搖去。「沒有資源讓我們更有創意。香港人就是這樣。」

他表示,那段日子雖然艱苦,卻讓他學會隨遇而安,凡事先享受過程,因此他很多事都愛親力親為。「如今一切太方便,很多人做事都是目標為本,連買東西都不用親身到現場看,但其實那過程很重要。不到工場了解師傅如何做,難以發掘新看法,不懂跟他們溝通,很難做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很多事我不懂,所以都會學。」

自嘲如奶媽及導遊

就如這次展覽,很多事情都自己落手做,他自嘲:「邊有budget?也是我才最知道自己要什麼。」作為策展人,他形容自己像是搞派對,最希望對每個人都「招呼周到」,從一開始構思、設計場地、裝修設置、宣傳包裝、拍片放上網介紹、作品運送,他全都有參與,並樂在其中,「就如奶媽、導遊」。二十多個藝術家,有些是他本身的朋友,有些是他特地找他們合作,都各有性格,有些提早將所有事情做好,有些則要在死線前才有靈感。「就如朱祖兒,我告訴他明天要拍作品相了,他說,可以,我後天下午給你,哈哈!」

他形容自己性格不太藝術家,比較懂得統籌,正好適合策展工作。「我很懂得計數,要知道錢從何來,要估計市場反應,要估計擺畫的高度、打燈的角度、為每個作品打造專屬木箱、場刊要如何製作等,要跟許多人溝通。藝術家則可以只集中創作,其他都不理。」

未來他打算繼續在這條路上探索,笑言不太肯定自己是藝術家,但喜歡所有事情混在一起做,「撈埋所有範疇,未見過的事情我都有興趣嘗試。沒有人做過的事我就想做。」

預覽當天更有人請他到內地搞展覽,他猶豫了一陣:「我連說廣東話都歪的,很怕講國語。我之前曾在台灣金馬獎做頒獎嘉賓,對方真的很夠膽,我是全台灣國語第二最爛的,最尾是鄭伊健。」

他自言是個很怕應酬的人,不太想出外工作。「在香港,白天搞展覽,夜晚仍可回到工作室做自己喜歡的事。因此未來我都會以香港為基地,如果有外地邀約,也是短期的。香港太好、太方便,我創作參考用的藏品全都在這裏,單是萬多隻CD就很難搬走,而且這裏也是自己的家。」

 

葛民輝(Eric)小檔案

出生年份:1966

出生地點:香港

身份:電台節目主持、演員、導演、設計師、策展人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