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8日

余家強 思前‧賞後

爛番茄是好食材 《換命大龍鳳》

促使我留意《換命大龍鳳》(The Man from Toronto)的是,本片上月尾上架即榮登Netflix全球收視冠軍,與此同時,在著名網站爛番茄(www.rottentomatoes.com)的觀眾好感度只46%,計入影評人分數低見24%,但結果出爐卻未拖垮點擊率。這種票房與口碑兩極化的奧秘,不僅我想知,電影公司更努力鑽研──往往愈捱罵,愈多人留意。

首先,電影公司其實大都無意商業與藝術並重,賺錢就賺錢。觀眾恰恰相反,被問到平生最愛,搜索枯腸總揀某些藝術甚至冷門的來答吧。看完一套有打有笑熱熱閙鬧的,人家問你,你嗤之以鼻,明明之前你跟着它嘻嘻哈哈。非關虛偽,乃自然反應。

《換命大龍鳳》正屬於睇完口是心非。中文片名起得貼切,已經夠嗅出大綱:平凡小人物Kevin Hart無意中被誤當職業殺手,連番錯摸搞出大龍鳳,終化敵為友……劇情之熟口熟面,無法列舉源流了,但可想而知,娛樂性勢必不差,尤其工作疲勞之餘欲腦袋放空解悶,又打又笑意料之中,當然,事後劣評也意料之中。

順帶一提,原名The Man from Toronto取自1933年英國同名電影,那是浪漫喜劇,亦環繞身份互換,但內容完全無關,大概像周星馳舊作信手拈來叫《龍的傳人》,無謂深究。本片純粹指職業殺手來自多倫多而已。飾演職業殺手的Woody Harrelson,現實裏,其父Charles Harrelson(1938-2007)真是美國歷史上著名職業殺手,因殺害聯邦法官判終身監禁。Woody由此經常被塑造成冷面反派形象,《毒魔:血戰大屠殺》(Venom: Let There Be Carnage, 2021)的血蜘蛛記憶猶新吧。荷里活為求吸引眼球,無所不用其極。

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開機)。

左膠當道,流傳爛gag:電影裏,黑人不可以殺人,因為黑人不可以是壞蛋;不可以被殺,因為黑人不可以是弱者;不可以自相殘殺,因為醜化;斬腳趾避沙蟲?別儍了,更不可以沒黑人出現!如此說來,《換命大龍鳳》相當政治正確──Kevin Hart勤奮善良,無辜被誤當成Woody Harrelson,被迫合作之下,漸漸能力竟拍得住,反過來引導白人殺手改邪歸正,善莫大焉。

另方面,本片笑位來自暗暗嘲諷左膠、嘲諷美國人懶運動、嘲諷電腦怎弄巧反拙等等,可謂共冶一爐,專搞小聰明。

說到小聰明,冷酷殺手講究烹飪、小伙子因看來不專業顯得深不可測、密碼愈簡單愈難估、將錯就錯的計中計……一一似曾相識,偏偏又頗令觀眾受落,都喜聞樂見街頭智慧勝於尖端技術,萬試萬靈。情節犯駁位出奇地少,輕輕鬆鬆去睇便好。兩位男主角一高一矮一勇一怯,是變了味的雙雄片,但性格對比、衝突互動、擦出火花諸般套路,仍拍得細緻具章法。Kevin Hart由小人物初嘗操生殺大權,失控亢奮,本可進一步探討深層人性,唯礙於片種,你懂啦。女角位置降至最低,也合乎片種。因拍處境劇The Big Bang Theory大紅的Kaley Cuoco在本片形同客串,粉絲失望。

講班底,導演Patrick Hughes執導過《保鑣救殺手》(The Hitman's Bodyguard,2017)──又一套憑名字即知故事,玩緊張生鬼駕輕就熟,你甚至可以猜到與《換命大龍鳳》許多處相同。不同的是,前者大卡士大製作,後者限米煮限飯,動作場面設計和明星魅力稍遜,但論戲劇元素,《換命大龍鳳》更趣味豐富。還有,槍戰總在適當時機彼此皆子彈打盡,繼之以武術搏擊。再一次,港產片影響過全世界。

撰文 :余家強

[email protected]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