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0日
最近,《撈鬆》在大館載譽重演一票難求,成為話題之作。原來,大館還舉辦不少高質素藝術計劃,同樣深受歡迎。如剛於4月落幕的「動戲.童迷香港藝術計劃」,好評如潮;到7月,計劃的第二階段將迎來4個夏季活動。該計劃由國際形體劇場導演及教育家David Glass,與香港劇場資深創作人甄詠蓓聯合呈獻,為觀眾帶來多個精采活動。
「動戲.童迷香港藝術計劃」第二階段活動(7月2至3日),將以故事、錄像及對談等不同形式出發,結合藝術表演,邀請觀眾一同重建心靈價值。今次計劃以「YES AND!…」為主題,在消極、紛亂、挫折下,以玩樂的形式正視這些感受。
「YES AND!…」發揮藝術力量,帶出正面訊息,對抗負面憂慮及陳舊思維,擺脫慣性「YES…BUT」的消極情緒,重建每個Lost Child的信心和希望。
目不暇給
無人是孤島系列:《我們的導聽徒說》放映會,由資深編舞家陳敏兒、StudioDanz的韓錦濤、TS Crew的曹德寶,以及Rhythm & Tempo的梁美嘉聯合策劃,該系列將放映一段由羅川竣指導、長45分鐘的舞動錄像作品,呈現舞者對舞蹈及生命的熱誠。
觀眾屆時可一睹較早前由多位年輕舞者共同錄製的舞蹈錄像作品,他們來自不同年齡以至藝術專長,讓人目不暇給。
而我們的系列:《後備人生練習賽》,觀眾可於大館或網上參與這個系列,透過跟演員互動,彼此分享故事,總結一系列早前舉行的網上版劇場工作坊,以多媒體形式呈現觀眾眼前。節目由一班業餘銀髮族演員,夥拍年輕演員共同策劃,旨在讓觀眾感受每個高低跌宕的故事,經歷與別不同的「人生練習」之旅。
至於私密故事系列:《重.生》,聚集一眾擅於說故事的社工們,透過分享環節解構「連結」與「社區」的概念。節目由劇場創作者胡智健策劃,利用影片帶來寓言式及沉浸式的表演,以社工的視角為切入點,了解大家目前的生活狀況。觀眾可於7月2日出席社工青年對談分享會並觀賞錄像作品,或於6月30日至7月6日期間在大館洗衣場石階出發,在大館不同角落觀賞錄像沉浸體驗。
個人故事
7月3日,透過講島系列:David Glass《不一樣人生》,David將以照片及電影分享他一生穿梭於工作和旅遊間的個人故事,鼓勵年輕人怎樣積極面對人生的挑戰。講島系列的第二部分「長桌名人講」,則邀請了6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本地創作人,包括香港女演員李佳芯、唱作人兼KOL麗英、推廣大自然禪藝體驗的攝影師常霖法師、共融設計工作室無事無事研究所(Mosi Mosi)的創辦人梁雯蕙、生活館有機農場和生活KidsClub聯合創辦人李俊妮及作家關仲然聚首大館,分享個人的藝術歷程及連結社會的故事。
撰文:卡夫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乾眼症新療法:強力脈衝光治療(上) |
上一篇: | 勿以善小而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