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8日
本片終於落實7月公映,時距作為2021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閃亮登場,足足一年餘。筆者遵從電影公司配合映期,按下影評不寫,呆等至今,部分行家一年前率先發表,變成觀眾睇了字當睇了戲,曼德拉效應以為上完畫,都算奇景,且看宣傳如何力挽狂瀾。
筆者日久模糊,搜索枯腸,首先浮現腦海是一幕幕畫面,劇情倒要翻查筆記簿啊──優秀電影原該如此,影像優先,對白其次,所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詩)。
《七人樂隊》什麼主旨?七個短篇加起來有沒有主旨可言?沉澱一年,剩下底層記憶,去蕪存菁,筆者反而答得出了。
光陰似箭
說來話長。《七人樂隊》源自意大利名片《八部半》(Otto e Mezzo, 1963),不過原典乃導演費里尼獨力通過蒙太奇組合,而本片經多位導演手,其中吳宇森跳票,遂成七之數。《七人樂隊》英文Septet解七重奏或唱,內容與音樂無關,卻反映它的確暗含合作之意,並非純粹湊夠片長的大雜燴,計開:洪金寶〈天台練功〉、許鞍華〈校長〉、譚家明〈別夜〉、袁和平〈回歸〉、杜琪峯〈遍地黃金〉、林嶺東〈迷路〉和徐克〈深刻對話〉。
扯頭纜者杜琪峯曾與徐克及林嶺東合拍《鐵三角》(2007),又監製3名新導演合拍《樹大招風》(2016),成績斐然,好此道久矣,但這兩套實際上像「接龍」方式拼組情節,主旨清晰環繞犯罪奇案。《七人樂隊》則各自故事獨立,《七人樂隊》究竟何主旨?
其實,從它玩法即可窺見心思:大約以每10年為一背景,全部老輩執導,相近的製作預算和片長,既團結顧全大局又保存自我,豈非人類亙古以來追求的理想麼?
老導演不約而同涉及教育議題,傳承之意昭然若揭。洪金寶打頭陣,拍自己童年七小福練功經歷,還藉此讓一批北派孩子大顯身手;許鞍華寫校長和老師;譚家明寫男女學生關係;袁和平寫爺爺教孫女武藝;杜琪峯寫樓股炒家竟也像同門師兄弟;林嶺東寫父死子繼;徐克以精神病院收筆,反思洗腦教育的荒誕,作為註腳。一氣貫通,豈能說大師們沒默契呢?
歲月,是《七人樂隊》另一母題,近乎故意與無意之間。洪金寶起用兒子洪天明演其師于占元,惹觀眾慨嘆,韻味深長,那是故意。〈校長〉裏,馬賽飾演清秀薄命的教師,現實裏伊人早已因緋聞返回內地,同樣惋惜;〈別夜〉,余香凝初嘗禁果,現實裏已為人妻母;〈迷路〉導演林嶺東更不堪回首,已於2018離世。怪只怪映期拖得太遲,卻無意中加深光陰似箭的人生如戲之感。
畫龍點睛
同場比試,大家不禁好奇:誰技高一籌?怎說呢,洪金寶最乾淨利落;許鞍華最感人;最切合時弊是〈遍地黃金〉,像杜琪峯《奪命金》(2011)外一章;最諷刺當然是徐克的精神病院比喻,惟略嫌生硬;喜歡睇演技的話,卜卜脆林愷鈴在〈回歸〉值得注目,任達華在〈迷路〉尤其揮灑自如;散場時,我曾經覺得〈別夜〉較悶蛋較矯揉造作,一年以來,全片記憶猶新卻是它一段電車回望一鏡直落,耳邊仍響起它選用《深夜港灣》歌聲,譚家明真有點獨門之秘,會上癮的。
計來計去……打和?Super?正如上文講,限米煮限飯,平等budget,期待袁和平搞套Matrix出來並不可能,篇幅短小,劇本亦簡得無可再簡,演員主要由杜琪峯的銀河海潤提供(包括龔慈恩母女以至肥腸徐浩昌等),毋寧說,像一班舊同學聚首反璞歸真,再重溫昔日交習作的情懷,放開票房名韁利鎖,嘗試不同可能性。
筆者想起潘源良《邁步向前》歌詞:「能共你,同上路。何用理是誰技更高?在我心,願傾吐。成敗哪會似友情能令人敬慕?」去年文化中心,〈迷路〉一節播完,全場響起掌聲,紀念林嶺東。
Septet就是夾band,譜出英文副題The Story of Hong Kong,畫龍點睛,彌足珍貴。香港人非看不可。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冷戰結束三十年的歷史教訓 |
上一篇: | 可持續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