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7日
上月11號是高陽先生百齡冥壽,亦即他在世的話,100歲了。毫無疑問,高陽(本名許晏駢,1922-1992)堪稱近今最傑出歷史小說家,他的年輩和創作軌跡,恰恰見證歷史小說之演變。
歷史小說,其實我們並不陌生,耳熟能詳莫如《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怎樣性質呢?它原叫《三國志通俗演義》,題為「晉平陽侯陳壽史傳 後學羅貫中編次」。《三國志》乃記載三國時代的正史,晉朝陳壽所撰。廿四史均屬紀傳體,由皇帝們的紀和文臣武將的傳組成,當故事來讀便頗辛苦,例如赤壁之戰,要翻遍書中的〈魏武紀〉(曹操年鑑)和〈諸葛亮傳〉、〈周瑜傳〉等才明瞭全局。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作為「後學」,決意把它「編次」重組貫通,「通俗」化成生動易懂文字。歷史小說開山祖師便如此,敷演史籍,當然,所謂七實三虛,加油添醬少不免。
以小見大
《三國演義》大成功,陸續有文人雅士往上往下把悠悠幾千年補齊,即《東周列國誌》和《隋唐演義》等書。至民國,怪傑蔡東藩(1877-1945)憑獨力窮十年完成《歷朝通俗演義》。洋洋大觀,稱為正史簡本也可以。但中國正史既專記帝王將相,連帶演義小說也僅環繞帝王將相,你不會見到赤壁之戰中一個小卒或黎民百姓的心聲,況且治亂興衰好看不好看幾乎給寫盡了。西洋文學思潮認為,歷史小說應以歷史作為一種設定,折射當時社會文化,不必限於大人物。大仲馬《三劍俠》(1844),Les Trois Mousquetaires直譯為三個火槍手,雨果《巴黎聖母院》(1831)尤以駝子為主角,別開了生面。中國方面,曾樸《孽海花》(開筆於1904)透過妓女賽金花青樓生活透視八國聯軍之役的動盪百態。傳統寫八國聯軍該從慈禧太后或李鴻章着手吧?《孽海花》偏能以小見大,相信受西學東傳影響。
到高陽發表首篇歷史小說《李娃》(1962),改編自才子佳人愛情傳奇,卻在意藉此刻畫唐朝典章風物,趣味盎然。代表作如《胡雪巖》系列,胡雪巖固然巨商,但不經高陽品題,一般讀者豈知胡公,更不知牽涉晚清許多巨變,再一次,高陽承襲《孽海花》式以小見大,而技巧愈高。即使開宗明義《慈禧全傳》,高陽仍每每從小人物小趣味下筆。百年論定,高陽本着人文精神,縷述社會文化源流,關懷民生,居功至偉。
另闢蹊徑
歷史小說難寫,難在學問深,大事件熟到爛,尋幽探秘呢,唯靠用功勤,但太冷門,普遍文史水平下降,又恐曲高和寡。內地電視劇《風起隴西》由馬伯庸原著,背景三國,沒提劉關張,重點描繪兩個不起眼間諜之間鬥智。我覺得像取法高陽《楊門忠烈傳》。《楊門忠烈傳》不落濃墨於蓋世英雄楊家將,反而從小兵角度出發,另闢蹊徑。馬伯庸學問不及高陽,但增加奇情商業元素,可能是今後這類型文學的出路。
歷史,從來屬於人民。
圖片:網上圖片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希望新班子解決老問題 |
上一篇: | 語境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