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25日

林艷虹 訪談錄

羅孟慶豆腐精神克服逆境

「1996年入職時,行家來探訪,好似睇動物咁,見我這個大學生,明明大好前途,竟然撈豆腐廠?」壹品豆品第二代掌舵人羅孟慶(Jeff)捧着一板豆腐說。他是豆腐行內異類,放棄IT筍工,曾被行家和夥計「睇死」捱不了多久,他卻咬緊牙關,瞓廠3年,了解廠房運作,又另闢蹊徑發展不同豆製品,扭轉夕陽工業命運。

經歷市道低迷、價格戰、2003年沙士,至今年遇上第五波疫情,最嚴峻時單日跌三成生意他都不怕,自嘲食豆腐大,逆境冇有怕。

「與1997年相比,目前情況不算最差。」羅孟慶忽然考記者:「第五波疫情下,街市的菜賣幾多錢?」

記者常逛街市,記得菜心、西蘭花等曾漲到三十多元一斤。

羅孟慶點點頭說:「1997至2003年香港經濟低迷,兼內地食品湧進香港,出現價格戰。2003年曾出現一元兩三斤蔬菜,供應過剩,大量菜被丟到堆田區。一磚豆腐街市由賣4元跌至一元。我們很被動,全行降價,我們不減便生存不了,但人工和黃豆價格不變,最終有幾間豆腐廠捱不住執笠。」

2月起員工每日一檢

2003年,壓力大到令他患上抑鬱症,一度失眠、脫髮、暴躁、無食慾,「每餐飯吃四分一便飽」。爸爸同年過世,幸有家人和太太支持,堅持下去。

他意識到豆腐市場萎縮,不能只供貨予街市,於是研發出抽真空、不加防腐劑、保質期較長的冷藏豆腐,向連鎖食肆及超市推銷,闖出新路,成為沙士下幸存的豆腐廠。

自今年年初在本地肆虐的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力驚人,很多行業大受打擊,羅孟慶淡定應戰,先參考東京確診數字,發現短時間內由過千宗急增至逾萬宗,眼見香港形勢急轉直下,政府未宣布在家工作,他早叮囑同事留家工作及分AB team輪流回公司,又安排豆腐廠、豆漿廠、物流倉、寫字樓和銷售部等核心部門的同事分時段用膳,避免聚集,降低感染風險。

「另外花費10至20萬元訂購大批快速測試包,2月起到貨即安排員工每日一檢,有員工未有病徵,及早發現確診,保護了身邊人,成功避過廠房集體爆疫停產危機。」

他強調員工健康第一,其次確保新鮮豆品供應。「我們主要供貨給食肆、超市及街市,之前晚市禁堂食,多間食肆與連鎖超市相繼縮短營業時間,甚至關門,導致訂單大跌,3月初最嚴峻,單日跌了三成!」

由於超市中央倉配送暫停,他試過有幾千盒貨未能運送到超市,就捐給慈善機構。「後來公司變陣改為親自送貨,捱到3月中情況好轉。」他透露只有一兩成同事因中招或與確診者密切接觸而無法上班,他們已康復並重返崗位,超市一些中央配送服務也恢復,又捱過一關。

羅孟慶由細食豆腐食到大:「印象深刻的童年味道,是爸爸將豆腐炸起,外面脆,裏面滑,再加上煮熟的牛肉,拌勻一起食。他又用新鮮豆腐漿弄成豆花質感,淋上豉油撈飯,非常美味。」

羅爸爸於1957年從內地游水來港,先在海味店打工,其後做豆腐,再頂手山寨豆腐廠「佛香齋」,剛巧七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就為工廠區包伙食,養大六名子女,其後豆腐廠搬到元朗橫台山,易名「新佛香」。

羅孟慶在六兄弟姊妹中排第四,兒時住在秀茂坪木屋區,自幼好動通山跑,流連山野溪澗,每天踢波、踏單車,最愛和同學玩黃豆槍。當年未有BB彈,他拿家中黃豆與人「較飛」,可謂有「無窮彈藥」。

由於體能好,羅孟慶大學時期就做輔警,曾駐守慈雲山、啟德機場。「記得黃大仙每年派米,大量長者排隊,我負責維持秩序。」昔日舊照片他仍掛在辦公室。

他本身修讀資訊科技系,畢業後自然從事IT工作。但眼見爸爸年紀漸大,健康日差,仍常記掛豆腐廠業務,他不忍父親一生心血付諸流水,於是辭職,1996年夥拍表哥接掌父親豆腐廠。

日本取經購生產設備

大學生在行內十分罕有,行家和夥計初期都不太聽從他的話,加上入行時機差,正值金融風暴,豆腐屬夕陽行業,廠內工人流失,他頂硬上留宿廠房3年學藝,熟習從製豆腐到送貨的流程。

「每天8時起床接聽電話幫客戶落單,12時計算每架車放幾多板豆腐,通知工場生產和派貨,絕不能錯。12時後,其他豆腐廠老闆休息、打牌,我出去見客,留意市況,看有什麼地方要改善,傍晚6時食飯後再聽客戶電話及埋數,晚上12時睡覺,凌晨4時起床看貨物出車,再睡一會。」他娓娓道出初期的非人生活。

沙士後市民注重健康,他發現香港製造的新鮮豆漿有市場,就花千萬元添置全自動設備,引入現代化管理,2007年推出「壹品豆漿」系列,研發不同種類豆製品,成為羅孟慶公司生意飆升的轉捩點,創造一年逾億元營業額。

回想早期推出無糖豆漿,有客人嘗一口便批評:「唔甜嘅?做咩咁慳皮唔落糖?」

他卻深信,走健康產品路線是正確的,也是社會大趨勢,結果愈來愈受歡迎。同時一直堅持香港製造,標榜新鮮不加任何防腐劑,他遠赴日本交流和採購設備。

「日本人處理黃豆的浸水溫度、濃度等,每個步驟非常仔細,因為日本冬天下雪,天氣寒冷,一小杯豆漿已很濃、具高蛋白質。但香港氣候不同,我們會調節,冬天豆漿味道較濃,夏天會減少濃度,解渴為主,飲過你就知。」

廠房除了傳統豆腐,也有豆卜、豆乾、腐竹等批發給餐飲業。公司傳統是包員工伙食,他笑說:「但不會日日煮豆腐,否則同事會詐型。」

以前父母曾對他說:「唔好話畀人知我哋做豆腐,會畀人笑。」於是求學時寫父母職業為「小販」。時代不同,他經常拿豆製品回家給孩子吃,子女從不嫌棄,也不覺悶,並自豪地告訴同學,爸爸做豆腐的,令他欣慰。

「我們一定吃最有益的豆腐,用最靚的黃豆,雖然不會賺大錢,但是開心。」然而做生意不是人人適合,他說除了喜歡,還要有能力,如果孩子願意學,他樂意教,當然也尊重子女興趣。過去面對各種困難他未言放棄,皆因他正面積極、努力享受人生,閒時打高爾夫球,陪子女行山,平衡生活。

訪問尾聲,羅孟慶指一指辦公室牆上掛着的一幅字畫,那是他自己揮毫寫爸爸對他的訓言:「我要有要求,我要做好D」,對他來說,好比朱自清的《背影》,別具匠心。同樣地,公司理念「專一匠心、團結一致、品質第一」,他銘記於心,並努力守住半世紀家業。

羅孟慶(Jeff)小檔案

出生地點:香港

出生年份:1970

學歷:香港城市大學資訊科技系畢業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三子一女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