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20日

冼銘全醫生 銘記醫心

清醒了

人的能力一直都在,只是有時因為焦慮和恐懼,令能力喪失。醫者的引導甚為重要。

60多歲女士,來覆診高血壓、糖尿和高血脂。她有輕度抑鬱症,正在精神科跟進。飲食控制已不錯,也依時服用口服糖尿藥,可惜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最近的糖化血紅素(HbA1c)是8.3(目標是7或以下)。每個糖尿病人的處理都不一樣,注射胰島素顯然對她比較有效。我建議她打針控制血糖,她斷然拒絕:「唔得,我手又震,個仔又有脷癌,新抱又有甲狀腺問題……」女士沒有甲狀腺表徵,最近精神科驗血也顯示甲狀腺素正常。身體檢查時也不見任何手震。這個手震,很可能是焦慮引起吧。

我:「你好擔心佢哋?」女士:「係呀,仲有個仔離咗婚,佢個女成日發脾氣,帶佢睇埋精神科,又話冇事,9歲啦成日喺度發癲……」

現今香港不少孩子都有行為和情緒問題,常常被標籤為精神病,其實很多行為和情緒來自孩子內心深處的不安,這很多時來自家庭,是家庭成員的關係與互動問題,可惜大人通常不太理解,只在意如何教,亦不斷和孩子理論,卻不處理自身問題和家庭關係,實在治標不治本。

我:「你擔心打針(胰島素)會影響身邊嘅人?」女士:「係呀!」眼眶已紅起來。「唔想負累啲後生,唉……」我:「我見你好識得關心家人,一個人背負起所有屋企人,真係好痛苦。但諗深一層,如果係為佢哋設想,你係咪應該先處理好自己令佢哋唔需要擔心你?你控制好血糖,少啲併發症,先係真正避免負累佢哋。屋企人見你狀態好,唔使憂心,先有空間處理自己問題,你話啱唔啱?」

女士沉默了一會,突然眼神堅定地說:「咁我打囉,聽你講!」我:「要唔要安排屋企人同你一齊學打胰島素?」女士:「唔使啦,我自己學得啦!」她突然醒了。能面對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才能找到最好的出路。

作者為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能面對焦慮找出路,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