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2月26日

余家強 思前‧賞後

國民教育《神在月的孩子》

《神在月的孩子》去年10月日本首映,今年2月Netflix上架。這類非宮崎駿非細田守的動畫作品,撇開疫情,要引進香港戲院播放本身都困難,疫情之下,索性轉戰串流平台,跳過以往先發行DVD的模式。今後,我們大概也是這樣接觸到較冷門的外國電影吧。

不過,披閱資料,本片格局宏大,野心不小。神無月/神在月,乃日語第10個月份的叫法──有否留意?其實主要文明裏,很少像中華直接以數字命名月份的,例如英文稱10月為October、11月為November……背後原因複雜,但卻指向:誰規定1月必定等如過年啊?

雖然聽落奇怪,但即使在古時,按地支排列月份,11月為子月、12月為丑月,1月為寅月……扯遠了,筆者想講,古文明遠比大家心目中博雜、神秘莫測,引發無窮想像。

《神在月的孩子》恰恰要表達這意思。日本初民相信,每年第10個月份,神明會齊齊到出雲(今島根縣一帶)舉行「神議」,各處沒了守護神,故稱神無月,唯獨出雲反而眾神雲集,當地居民就叫神在月,至今依然。出雲同時是日本開國神話的發源地,視如心靈故鄉。

據劇情簡介,12歲女學生葉山神奈無意間發現自己是韋駄天與人類結合的後裔,世世代代負責收集各處祭品帶到「神議」。母親早逝,神奈喪失跑步熱情(佛經裏韋駄天是飛毛腿),兔使者小白鼓勵她重拾信心,夜叉鬼少年想取代她職位,於是三者展開亦敵亦友的玄幻冒險之旅。

親情+賽跑+勵志,你說像《媽媽的神奇小子》也可以,但《神在月的孩子》不止於此,主題更在尋根,來自大城市的少女由起初對神話習俗嗤之以鼻,到領悟勇於貢獻力量,毋寧一場身份認同之寓言。香港甚少見這類題材,港孩過傳統節日比日本孩子更冷淡,那麼嫌不嫌偏鋒呢?換一個角度,如果看成國民教育,培養民族感情,便意義重大了。國民教育不必硬繃繃,傳承文化增強軟實力,可以活活潑潑。

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開機)。

有良好的立意,且看執行如何。宮崎駿等珠玉在前,本片的動畫水平顯得稍低於公眾期望了,人物設定平實,描寫校園生活淡如水,小動物(白兔)不夠可愛,皆硬傷。大明星柴崎幸聲演母親一角,扳回不少感情分。一句到尾,《龍貓》(1988)格局細得多了,沒啥大道理,但勝在造型趣致,便贏開巷。畫功,畢竟優先。

踏上遊歷之路,神仙各顯法力,故事才豐富起來,漸入佳境。影片通過神奈介紹,從開國英雄大國主,到廁所之神、天氣之神都有,陸續登場,相信不單港人,連日本孩子也聞所未聞吧,我說傳承文化便如此。內地2019年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大收旺場,讓新一代認識經典,功德無量,卻還未及《神在月的孩子》玩crossover玩得夠放。

母親抱病訓練女兒一段,雋永感人。夜叉也跑得極快,所以鬼少年屢次挑戰,想搶奪神奈韋駄天的工作,不久化敵為友攜手合作(根本韋駄天和夜叉同屬佛教天龍八部),這段又令人聯想職場競爭的一笑泯恩仇。日本素有勵志片一門專科,毋懼生硬,寓教育於娛樂,適合一家老幼闔府統請觀賞。

繼而,神奈念念不忘媽媽,險遭妖怪所惑。體驗人死不能復生,也是成長必修課。結局一針見血指出,現代文明功利自私,才是排斥傳統風俗的真正原因。女主角履行任務,非關迷信,乃為了使命感。出雲大社位於日本島根縣,建築雄偉,相傳即「神議」之處,日本人一生至少要去一次,遊客也值得去看看,可惜,動畫表現出來的滿天神佛高潮,實景與幻想呼應,仍嫌不夠熱鬧,草草收場,錯過發揮機會,力有所不逮。

總之,《神在月的孩子》比起粉絲津津樂道的《魔女宅急便》(1989)、《千與千尋》(2001)等同類玄幻傑作,畫面略遜,但內容精警博大,視野廣闊,發人深省──宮峻駿的情節有時單薄得近乎幼稚賣萌,《鬼滅之刃》劇場版(2020)則武打刺激,百貨賣百客啦。

亂世需要舉頭三尺有神明。良知,是每個人的上帝。

撰文 : 余家強

[email protected]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