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8日
科幻片雄霸世界之際,大師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出山,卻執導一套懷舊歌舞片《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史匹堡不用多介紹;《西城故事》呢,老戲迷會記得大美人妮妲梨活(Natalie Wood)主演的《夢斷城西》(1961),同時忍不住吐槽:怎麼重拍經典不跟舊譯名?平心而論,「西城故事」是直譯,「夢斷城西」則突顯其悲劇色彩。本欄講過,香港西片翻譯較自由演繹,台灣和內地則忠於原著。今次算跟大中華看齊吧。不過,West Side Story情況特殊,幾十年來,本地舞台劇界如鍾景輝等人曾多次粵語演出,皆作「夢斷城西」,「夢斷城西」已成集體回憶,像叮噹無奈要統一叫哆啦A夢,畢竟減了味。
由上述可知,此戲寶經歷多次跨平台、跨國界改編,它本身亦改編自1957年同名音樂劇,音樂劇又從何而來呢?靈感來自《羅密歐與茱麗葉》(1595)──小情侶因族群敵對不能結合的生離死別,古今同悲。莎士比亞名著其實一點都不悶,具備打鬥、浪漫、追捕等娛樂元素,思想性更發人深省,盛行不衰,挪作二創很自然。根據考證,Arthur Brooke的The Tragical History of Romeus and Juliet(1562)又比莎翁早。而莎翁寫話劇,怎麼變成載歌載舞?原來,歷史上已有超過二十套的歌劇版《羅密歐與茱麗葉》。看,譜系如此複雜,若今天立法一棒把二創打死,恐怕就見不到盛況了。
回頭說,何謂歌舞片呢?我覺得《狂舞派》也不算,它只不過講學跳舞、比賽跳舞。真正的是,並非在唱歌跳舞場所,演員們都稍稍抽離現實地又唱又跳兼交代劇情,例如陳寶珠與呂奇電影。若你還不明白,《整蠱專家》(1991)裏,周星馳和劉德華上班途中,忽然揮動公事包高歌:「我要努力向上,不枉諸君寄望……」同事聞歌起舞,表達對工作之熱誠,庶幾近矣。係,擺在港產片唯覺得搞笑的。
如何生動自然不淪為搞笑呢?且看《西城故事》大師出手。
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
《羅密歐與茱麗葉》既深具二創傳統,史匹堡倒沒進一步顛覆,乃誠意向1961年電影版致敬。其中,由當年飾年輕女配角Anita的Rita Moreno以九十之齡改飾老闆娘Valentina,紅顏白髮,演繹名曲Somewhere,感人肺腑。
1961年拍紐約六十年代街景容易,今天要重現就難,可知背後許多後期工夫,就開正史匹堡瓣數。CG特技原該為劇情服務而炫耀,《西城故事》完美示範。
要說改動的話,在於加強了族群矛盾描寫。史匹堡本身美籍猶太裔,感受尤深。紐約貧民窟分為白人和波多黎各新移民兩大勢力互相仇視,爭地盤。Tony與Maria敵國姻緣,波折重重。看似老套,其實放眼今日世界各地仍具現實意義。
Maria哥哥死不願講英文(波多黎各母語西班牙文),沉溺與鄉親拉幫結派,他女友則擁抱美利堅先進文明。豈非似香港?新移民學不學廣東話好?抑或港人反遭邊緣化?I must be gone and live, or stay and die(筆者套用《羅密歐與茱麗葉》台詞)。愛的力量,的確能化解偏見。Tony為討Maria歡心學西班牙語;想像一下,你交了個北方佳麗也會忽覺普通話口音動聽吧,這麼簡單。生命與愛情哪樣重要?Love is life,何況仇恨?
穿插連場歌舞而不生硬,就端看歌夠不夠精、舞夠不夠勁了,本片足以攞滿分。尤其女主角Rachel Zegler年方20,青春亮麗,一邊飆高音一邊喜怒哀樂七情上面,姿態曼妙,技驚四座。反觀香港新人口口聲聲愛演藝,何曾練到周身刀?其他如對唱America探討社會問題,神曲Tonight巧妙層層遞進劇情。用歌舞來講故事,West Side Story真獨步武林。史匹堡導演功力,發揮在把動作、鏡頭調度和剪接愈發一氣呵成,各部門要完全配合,少點大將之才都不行。於是懂了:為何史匹堡臨老揀它?電影稱為「第八藝術」,乃綜合文學、音樂、繪畫、戲劇、建築、雕刻、舞蹈等前七種藝術而成。文學和戲劇毋庸贅言;繪畫、建築及雕刻等如道具、美指以至特效;音樂和舞蹈呢,便不單主題曲和配樂,史匹堡故意挑戰自己──識拍歌舞片才算識拍電影。史匹堡是做到了。
2022年伊始得觀此佳作,願新一年也像本片主旨:放低怨懟。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