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
新年伊始,《蜘蛛俠:不戰無歸》大破紀錄,再怨港產片無前途已沒意思,喜見《致命24小時》試映,倒一新耳目。我話一新,正因它不「小清新」。近年本地市場愈萎縮愈遠離群眾,起用近乎業餘的新導演,專拍平淡故事,美其名曰關懷社會小清新云云,睇到厭。《致命24小時》牌面擺明商業計算、娛樂性掛帥,直接說拳頭+枕頭也無妨,銳意重拾東方荷里活昔日成功元素,興許是出路。論檔期,聖誕新年與農曆年之間,可視為攝期。論人腳,葉念琛執導,湯怡孭飛,當然不算頂尖,頂尖都北上了。業界仍得永續運作,如此條件,可能代表着眼前港產片的常態指標,勿妄自菲薄,勿不切實際,唯寄望小注小勝,積小勝成大勝,健康發展。
影癡從簡介嗅到《致命24小時》與《盲女72小時》(1993)氣味相似,葉念琛坦承致敬之作,筆者就先從直觀比較:一樣失明美女遇險記,葉玉卿時年26歲,拍遍三級片艷名遠播再轉型為演技派;湯怡34歲,形象依然模糊,嫁了人生了孩,fantasy減少。常言娛樂圈老化、遲熟,一經對照的確昭然若揭。施襲者更明顯,舊版黃秋生時年32歲;新版潘燦良55歲,動作場面能否勝任呢?有趣在,變態殺手戲路愛向演藝高材生選角,可能貪表現夠放吧,黃秋生同年憑《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奪香港金像獎影帝;潘燦良則當時得令,從他與黃子華合作舞台劇預售反應熱烈即知。潘燦良尤其得天獨厚「無菌化」,扮什麼也無損好好先生,甚至替電影平添藝術包裝,是學院派無形價值。
根本,woman in peril題材歐美大把,早年名為Detective的多本雜誌每期封面皆嬌娃遭綁架、受害畫面,出於色情、虐待、自虐或反過來保護弱女等複雜心理,總不乏捧場客。本欄數月前介紹的《長相屍手》(Till Death)異曲同工,分別在Megan Fox的危機由盲換成被手銬拖着屍體。環繞間屋困獸鬥,小本經營,考導與演功力,成功便刀仔鋸大樹。戲法人人變,巧妙各不同。
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
葉念琛身兼編劇、導演和監製,全盤主導。由專拍青春偶像愛情到近年賀歲到今次驚慄,吃得甚開。
本來不應該劇透,但談《致命24小時》無法迴避──成敗和特色盡在那些犯駁位:一、劇情設定湯怡失明已一年,醫生太太經濟富裕,家居不安裝生活輔助設施,又沒聘外傭,日常意外頻生,毋須潘燦良襲擊都險失足墮私家泳池淹死啦,豈合理?二、住飛鵝山大屋,竟似零保安,外賣速遞和殺手自出自入。三、潘燦良襲擊湯怡乃因其夫吳卓羲與他老婆何佩瑜通姦,報復送綠帽不向姦夫淫婦但向同病相憐者落手,天下奇聞。四、癌症三期病患還可以風騷勾佬?五、潘燦良欲強姦湯怡卻先叫她背着他換衫,非禮勿視,遷就II B級?六、什麼賣假藥的勾當值得不惜連續殺人滅口呢?而滅口行動隨意拖延一年半載,殺手又極不專業……罄竹難書。
為什麼?葉念琛全權創作,理應不會矛盾,怪只怪聰明反被聰明誤。戲,果然要搵嚟做的。葉念琛野心大,把潘燦良的恨意拉闊至廣泛仇富心態,控訴社會不公,意圖引起觀眾共鳴,令潘燦良演得辛苦,到頭來畢竟強姦犯一名,怎博同情?本來,讓醫生吳卓羲以免費供藥利誘何佩瑜交歡便好,偏再扭一筆,說吳故意判錯症借何試藥導致失救身亡。故意用錯藥又怎叫試藥呢?純為製造逆轉,突顯吳卓羲陰險,頗收震撼效果。
葉念琛小品舊作環繞男女關係之不堪信賴,無一例外互相盤算傷害,是他津津樂道的現代愛情態度,延續到本作,乃至作為受害者的湯怡臨尾暗示她亦另具心計,角色名繼承葉派花旦一律叫阿寶,像signature。難怪論者謔稱「孽念深」。
局中藏局,反轉再反轉,恰恰似古龍武俠小說,乍看拍案叫絕,細思卻經不起邏輯。古龍大紅的七十年代民智未開,當今流行捉bugs,就無所遁形了。
抵讚卻也在,葉念琛執着奇情迭起,強調首尾呼應,務要你恍然大悟為止,於是完成度極高,雖偶爾犯駁,但銜接流暢,沒常見港產片支離破碎毛病,一氣呵成。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