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
拌沙律、拌麵,用的都是橄欖油。
這麼多年,吃的都是意大利郵購的一箱六支裝,Carli牌子。新冠大流行,斷了消息,只好試用摩洛哥進口的,極廉宜。至於黑橄欖,近日香港橄欖菜斷了貨,依然用希臘黑橄欖。
那麼法國橄欖呢?國貨不好麼?
論價格,法國靚牌子Puget,貴太多了。我那六支意大利貨,才19.8歐羅,包運費;另送橄綠平底鍋、白陶瓷油瓶,不知有什麼賺頭。秋天到了,法國南部橄欖收穫齊了,通通送油坊榨。讀了《橄欖油生產:法國人的家庭樂趣》,我才明白,很多法國產橄欖油,根本沒想過賣錢。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尼永(Nyons)、芒東(Monton)之間栽種的500株橄欖,75%屬於業餘橄欖油農!油是自用、贈友的。
儘管法國人消費橄欖油,世界排第六位,卻只代表橄欖油生產0.1%。超市矚目的多是外國進口。大牌子Puget解釋道:「法國每年生產約5000噸橄欖油,但年年參差不齊。去年只有3500噸出油坊。我們無法回應法國消費者百分百法國產的需求。」他們近兩成市場份額,來自西班牙與北非三國。
自家橄欖自家採。一把電動梳輕搖樹枝,豐碩黑欖青欖,天雨繽紛般跌落事先鋪好的大網上。一家人連同好友,把收穫裝入一個個四方格果箱——何等喜悅!也有耐心架一把梯子,用手一粒粒摘的。幫忙的人,一根長棍三文治算是報酬。
三十年來,Alpilles、Luberon村莊的清幽風景,吸引了一批法國電影圈人士,買屋消夏。他們喜孜孜作了橄欖園園主,其中包括《這個殺手不太冷》、《藍海情深》(Le Grand Bleu)的Jean Reno;名人富戶,炒高了地價。但本地國營機構,也嚴格監管居民們,有否保留當初的農業意願?明星們,當然不會戴上圍裙,親自採摘。他們可加入「以物換物」,租佃戶採果、但給園主留20%收穫,讓他們自行送油坊壓榨。最自豪的是,油瓶可貼上自家招牌!
享用自家榨的油,毋須擁有300棵樹,加爾省(Gard)一家油坊,甚至接受六公斤同株橄欖、給一公斤油。14年前開這油坊的主人微笑:「瞧瞧提着油罐來取油的孩子,眼中那閃光!」平常人家,也值得幸福歡愉啊。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