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1月16日

陳仲謀醫生 身心掃描

虐兒個案飆升又響起警號

本專欄上一期講述「兒童自殺的問題」,無巧不成書,有關當局公布香港今年首三季虐兒個案為871宗,比去年同期多300多宗,增幅約66%,筆者有理由相信虐兒是兒童自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虐待最簡單的定義是「強者恃勢於身心上欺負受其控制的弱者」,例如:虐奴、虐畜、虐老和虐兒。上述4種的欺凌都是極不要得的暴戾行為,尤其是父母虐待親生兒女,更令人髮指。

虐兒的行為古已有之,但是否於今尤烈?因為這是「家醜」,很難外傳,所以無法有可靠的數據。本文只是針對年內的虐兒有大幅增加的趨勢和各位討論,希望找出箇中原因,以免這種歪風蔓延不息,遺禍社會。近年本港最矚目的虐兒事件:一名就讀幼稚園的女童被親父和繼母虐待傷重死亡,這對狠心的男女,被判謀殺罪名成立;而當中的繼外婆也因助紂為虐,獲判長期徒刑。可惜,社會各界並沒有詳細研究這件倫常慘劇的底蘊,負責部門只責成幼稚園方面多留意兒童有何異常狀況,並迅速舉報。其實,這種方法作用不大,有如賊過興兵,因為虐兒的惡行多是長期無聲無息地進行,一旦曝光,情況已相當嚴重,對有關兒童或許造成了終身不能磨滅的傷害。再者,要未經特殊訓練幼稚園老師承擔這種重責,似乎是要求過高。

地狹人稠 情緒受困

虐兒案件的增加,顯示整個社會在多方面都出現問題,特別是有關精神上的偏差:不單是施虐者,還有受虐者。與其他社會問題一樣,虐兒事件的表面數字,應該是冰山一角;而其發展的勢頭又會有「滯後現象」,所以持份者一定要立即採取緊急行動,遏止這種暴行的伸延。香港雖然被稱為「國際城市」,生活形態好像很「西化」,但有些中國固有傳統仍然是根深柢固,最明顯的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心態。因此,依仗鄰居舉報懷疑虐兒事件,是很難制止悲劇的發生,遑論有預防的效果。

香港近幾年來面臨「屋漏偏逢連夜雨」,社會運動之後,又出現疫症,加上全球政治和經濟危機的陰霾,700多萬市民當中有不少人精神受到困擾,是有事實根據的(大部分專家的研究,包括世界衞生組織前總幹事陳馮富珍醫生及皇家精神科學院前院長Burn教授,皆認為全球將會出現「精神海嘯」,本港自然不能獨善其身)。

香港經歷了四波「疫潮」襲擊,政府因應疫情作出不同的應對方法,其中以在家工作、停課、限聚令和關閉所有文娛康體中心,對民眾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本港地狹人稠,很多家庭都擠迫在百多呎的「劏房」中,平時小孩上學,成人上班,聚攏的時間比較少。可是,在抗疫期間,一家大小幾乎無處落腳,出現「打困籠」的現象,容易激發人際之間的衝突。理論上任何動物都需要有一個安全空間,一旦失去時便會設法逃避(Flight);逃不開去,便衍生焦慮驚恐(Fright)的心態;最終便以暴力(Fight)去發洩受壓抑的情緒。相信大部分市民都感受到在上下班時,乘搭擁擠公共交通工具時令人透不過氣來的精神壓力。居住問題是香港內部最大的困難,縱然找到折衷辦法,也不能在短期內完成。為今之計,當局好趁疫情受控時,盡快恢復正常的社會運作,比如:鼓勵學生多留在學校參加課外活動、家庭主婦到社區中心交際聯誼、一家人有空到郊外享受大自然風光,以及一齊參與公私營機構舉辦的「親子活動」。

另一方面,隨着香港社會的現代化,某些視為天經地義的傳統逐漸被新一代所摒棄:傳宗接代。本地的出生率逐年下降,昨年的死亡數字首次高於出生人數,人口出現負增長,長此下去,後果堪虞。

紓緩現況 減輕壓力

如果各位有留意現在流連在大小商場的嬰兒手推車,很多「乘客」都是不同品種的寵物狗。香港年輕夫婦很多都不願生育兒女的原因很多,例如:離婚率高;養育下一代成本重、難度高、責任大,所以寧願疼錫寵物。現今的家庭觀念和上一代截然不同:以前是生養眾多,可謂天生天養;現在是貴精不貴多,要「贏在起跑線」。在目前的情形下,養育兒女有各走極端的現象:中產父母將獨生子女萬般寵愛,一早訓練他們成為「精叻神童」;另一方面,草根階層的家庭成份比較複雜(單親和破碎家庭的重組),成員之間關係錯亂,生活的張力(Tension)或會長期滋長,造成單方面的迫害或雙方面的衝突。本港的社會運動和疫情發展,可能驅使前者,為了孩子的教育而考慮移民;後者則面對更大的經濟壓力,使成員的情緒更繃緊,爆發更多的暴力。

要徹底消滅虐兒的陋習,真是千頭萬緒,不知如何是好?但紓緩現況卻是有可行的辦法。針對大部分虐兒個案的根源是施虐者的精神偏差,而其主要原因是經濟壓力。英國的精神健康中心(Centre for Mental Health)的副總裁Andy Bell指出,多讓病人從事有規律性的受薪工作,可以大大促進他們身心的康復。所以,香港有關的NGO和政府部門應該作出應急的協調,使患病的失業者,有機會重新受聘。另外,兒童困在家裏,很容易受一些網絡的荼毒,例如:網上欺凌,產生焦慮和抑鬱情緒,從而與家人發生各種糾紛,最終發生被虐和施虐的負面行為。學校老師發現校園內欺凌、企圖自殺、自殘行為和飲食失調的學生有增無減,便間接證明事實的真相。要解決上述問題,中、小學校務必減輕課程壓力,盡量釋出老師和社工力量,找出有需要幫助的學生,迅速轉介,讓專業人士去周詳療治。

長遠而言,當然要實施全民的精神健康教育和宣傳,改善社會各個層面的生態環境,營造安居樂業的氣氛,讓人感到前景樂觀。如果大眾對虐兒事件視若無睹,政府又認為此乃無關痛癢的小事,因循苟且,這種不道德的行為將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受虐者長大後很有機會成為施虐者(當然有少數幸運兒能克服心理陰影,反而成為好父母,可以適當教養孩子)。

大家不妨向在位者吶喊:「救救孩子!」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關注精神健康教育,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