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1月15日

張綺霞 訪談錄

旗袍店第三代簡漢榮笑談老襯生涯

旗袍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於上海流行以後,很快就風行全國,包括當時已成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1920年代開業的「美華時裝」正是最早的旗袍店之一,經歷近百年,年逾七十的第三代傳人簡漢榮依然守住老店,無論生意多寡,都堅持發揚這門手藝。

手造旗袍超過50年,他笑言自己是做了「老襯」,推動他一直做下去的是對旗袍的熱情。「其他衣服穿起來也不如旗袍那樣矜貴,那樣能突出身材的曲線美。因此旗袍是永遠不過時的,總有人會喜歡穿。」

在上環皇后大道西美華時裝約400方呎的店舖內,時間好像凝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四周都是閃亮的布疋,掛滿各式各樣的旗袍,在後面的小工場擺放了舊式衣車,而簡漢榮的木尺,已經用了數十年。他詳細解釋:「做這行工具非常少,一把尺,一把剪刀,熨斗與針線,沒有其他了,沒有太多高科技。」

美華時裝於1920年代開業,原址在上環水坑口街。祖父在中國出生,很小的時候就來港定居,看到旗袍已在中國各地流行,而衣服是必需品,於是他學做裁縫,開了這家旗袍店。簡漢榮表示,製作旗袍技術不算繁複,但要做得好就很難。老一輩人做旗袍,講的是信用和口碑,建立了口碑後,便會愈來愈多客人找上門。他們的旗袍店從爺爺傳給爸爸,從爸爸傳給他,一直做下去。「當時每一間都是這樣」。

早期旗袍屬於高消費衣物,在重要場合才會穿,「多數人為了工作方便,日常都是穿唐裝衫褲。到四五十年代多了內地人來港,加上很多上海師傅逃難到此,愈來愈多人穿旗袍。」當時旗袍屬於便服,生意最興旺就是節日前夕,人人都趕做新衣,忙得透不過氣。「五六十年代雖然已經有不少西式服裝,也只是旗袍外再穿一件西式短褸,中西混合,陳寶珠就是這樣穿。」

 

高峰期三十多夥計

他在六十年代末入行,見證這熱潮,生意最好的是七十年代,「1967年暴動之後,香港開始發展起來,市道一年比一年好,(不少人)有錢做新衫,多人穿了,要求也高了。」生意多到做不來,最高峰有三十多個夥計。到八十年代,生意開始走下坡,仍有一點工作,不知不覺就做到現在。「穿的人不多,多是結婚等重要場合用,但旗袍永遠不會過時。」

雖然他是太子爺,也要由低做起,「連廁所都要洗,做這一行,什麼也要學,行內每個人都是這樣,要捱得。」做了一陣子雜工,才能學裁縫功夫。「我比較着數,自己的夥計是師父,不時可以請教他們。從前打工,一做就是一輩子,不會左跳右跳,我和師父感情很好,他們每個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就學習他的精華。」他表示,做旗袍不難,但做得美很難。就算已經做了多年,他表示仍有很多東西可鑽研。「做到老,學到老。技巧可以不斷鍛煉,做了數十年,仍覺得學無止境。」

單是布料已經是考驗,「每塊布張力不同,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處理的工序也有分別,都要靠經驗掌握。」六七十年代,西方發明了不少新衣料,很快就被旗袍師傅所用,變出更多花樣。「從前多是棉、麻、絲綢、織錦,能穿得起織錦已很威水,香港從前很窮。後來出現了尼龍等,看上去很漂亮,不易皺又時髦,因此很多人選用。如今人們又再喜歡棉質的旗袍,覺得比較傳統。這幾年多了年輕女孩做旗袍,比年長的客人還要多,穿去畢業聚餐或派對用。」

旗袍的花鈕工序繁複,難度最高,除了預設的三百多個款式,客人也可自行設計,「畫給我們,什麼也可做出來,圖案要愈看愈漂亮,才算是好花鈕。」他表示,平均一件旗袍的製作時間起碼3天,布料要先洗至不會縮水,狀態固定後,才可裁剪,簡單縫合後,叫客人上來試穿,標記好修改的地方,再拆開重新縫合,綑邊、綉花、製作花鈕再縫上,作最後一次試身和修改,才叫完成。「每個細節都有難度,例如綑邊,如果兩層或三層綑邊,難度很高。」

 

不漂亮是裁縫問題

這些年來,旗袍的款式和剪裁都變化不大,他強調:「旗袍是文化傳承,變太多就不算旗袍了,沒有了原初的味道。」從小在旗袍店長大,耳濡目染,他喜歡上這門手工藝,很自然就入了行。「從一疋布變成一件衣服,過程很滿足,店裏經常充滿人,氣氛熱鬧,而且女士穿起旗袍也很漂亮很有美感。」

見證行業由盛轉衰,穿旗袍的人愈來愈少,生活水平不斷上升,他坦言生意也難維持。「從前生活水準低,就算賺錢不多,斗零買個麵包吃也可以,如今一個麵包也要十元八塊,靠手作如何維持生計?收入追不上通脹。」近年流行復古文青風格,訂造旗袍的人又多了,如今店裏仍有兩個老夥計幫忙,其他的全已退休或離世,「這兩個夥計年紀比我還大。旁人聽見我們要半年到一年才做好一件,以為生意很好,只是因為沒有人手,所以要攤開來做。就算數量少,我們也做不來。」店裏收支勉強平衡,「省一點就可以。就如從前老人家常說,要睇餸食飯,要按現在有的錢來花,有得吃已很難得。」

說起傳承問題,簡漢榮一直很想兒子入行,但他不願意也沒辦法。「也想一代代接下去,延續信用和口碑。」跟行家聊天,他們都說自己的孩子不願繼承,結業是遲早的事。師父的孩子也曾學師,結果做了兩三件就放棄。「發現要花的時間和心力很多,我們的青春全貢獻其中,天天留在店中工作。如果不是真的熱愛,怎麼可持續?」

就算有不少人想拜師,他也推卻。「很多女孩想入行,我跟她們講道理,把她們勸退,不要誤了前途。」而且現在的年輕人講求工作和生活平衡,這一行很難做到,「我經常留在店裏十多小時,不似現在的人常說8小時就下班,每個工序都是手作,要真的有興趣才樂在其中。只是我們做了老襯而已!」

雖然自稱老襯,但他也是快樂的老襯。「看到自己的手工被認同,還是很開心。這成為了我一直做下去的動力。」他想做到無法繼續為止,「許多客人都鼓勵我做下去,更有熟客跟我說要做一件來收藏,是對我的認同。」許多客人已光顧他很久,有些是幾代人找他做衫。「阿婆阿嫲、阿媽到女兒,做開就對我們有信心。有時只是打個電話來下訂單,也不需要親自看布,對我們很放心。」

而旗袍帶給他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太太也是在店中認識,他甜蜜回憶道,「我們是旗袍情緣」。那時太太的弟弟結婚,母親要做衣服,太太就陪母親來店中選布料,「看到對方,我喜歡她,她喜歡我,很快就一起了。」

此後太太的嫁衣及日常衣飾,由他一手包辦,雖然幸福,但也要忍受他為工作忙碌不已。「我們從未度過蜜月,明天結婚,今天仍開舖工作,結婚後休息了一天,第三天再開舖,這一行很困身,客人要什麼時候交貨,無論如何都要趕起,不然就來不及出席重要場合,數十年來,我都很少去旅行。」太太一直無怨無悔,他很是感激。

什麼人穿旗袍才漂亮?他馬上答,無論什麼身形都漂亮。「穿得不漂亮,是裁縫的問題,不是客人問題。旗袍就是講求揚長避短,要讓人人穿得開心,我才覺得滿意。」

 

簡漢榮小檔案

年齡:73歲

出生地點:香港

製作旗袍資歷:五十多年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