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6日
未來的企業不是產品導向,而是服務導向,如何將產品服務化,服務產品化,決戰點在於社群經營。沒有比疫情更好的實驗時機,顛覆所有規矩,為企業帶來新的衝擊及視野。
老闆是公司營運最好的代言人,懂產品也代表公司,很多公司的CEO只要自己做直播,口碑和熱度都會很好。
很多用戶思維是可以複製的,做用戶,做粉絲面對的是人性,用戶思維最重要的是找到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也就是Die Hard粉絲,從零到一,比一到一百更重要,你能否找到懂你的人,找到知音,最早那一批粉絲很重要,後面怎樣用口碑營銷,方法都差不多。
在互聯網時代,品牌跟用戶之間,不是買斷的關係,而是服務、經營的關係。服務能否產品化,這就是非常好的生意模式,產品的內容,內容即流量。
對於所有經營者最大的挑戰就是全球化到產品的打造,市場的營運,生意模式是什麼,每個品牌都一定要面向國際,這是最大的挑戰。
經營社交媒體從沒有捷徑,要經營幾年才有起色,一開始不應只是求利,而應打響知名度,社交媒體人人都可以開,但大部分人會把社團的氣氛搞得很商業,很hard sell,大家會因為買賣而來,不容易建立業務以外的關係。
維護社交媒體是一件難事。願意關注的一定是非常喜歡或者對產品、服務感興趣的使用者,一定要傳遞價值,才能保證穩定或持續的訪問量。可以宣傳行業動向、公司動態、產品發布,或作為解決公關危機的視窗之一,如讓使用者感受到價值的傳遞,後面所有的累積都會有助發揮、放大、傳播。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