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日
東京奧運燃點全港運動狂熱!張家朗在男子花劍摘下香港歷史第二面 奧運金牌,隨後何詩蓓在游泳項目勇奪兩面銀牌,未來焦點落在「牛下女車神」李慧詩領軍的場地單車項目,萬眾期待她能延續搶牌強勢。
Now TV奧運節目主持馬詠茹(Vivian)有兩個特別的身份,首先是李慧詩的前單車隊友,其次她是不願多談的張家朗前女友;她尤其關心壓力下的香港選手,坦言賽前沒有應對傳媒的培訓,希望大家錫住運動員。
23歲的馬詠茹小時候玩過很多運動,中學就讀傳統名校英華女學校,直到15歲才轉玩單車,但其實只是陪妹妹踩單車。「小時候玩游泳、田徑、滾軸溜冰。妹妹自小就愛踩單車,她報名去練習,媽媽的心態是一個學,另一個順便也學,就這樣開始了……」
她非常有踩單車天賦,一年不夠就入選香港青年隊。「一年都不到,真是很短的時間,也許跟我做開其他運動有關吧!在協調和體能上都有幫助,比較容易上手。」她謙虛地說。不少人覺得運動靠天賦,她這位過來人很不以為然。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有天賦,努力是必須的!無論你多有天賦,都要付出相同的努力。記得當時人家練一個小時,我卻會多練兩個小時,因為我很想入選港隊,因此特別努力練習。」可惜的是,當她踩得起勁之時,卻要面對香港學界運動員的兩難局面:繼續學業或做全職運動員。
馬詠茹中四開始踩單車,中六就要考文憑試,她毅然退出港隊。「那是和家人的共同決定,我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做全職運動員,媽媽一直也覺得應以讀書為主,加上讀的也是傳統學校,運動一直都是興趣班和娛樂,所以當時沒有太大掙扎,與家人早有共識。」
然而,考完DSE獲中大錄取讀酒店管理,既然不再有考大學的後顧之憂,當港隊單車教練沈金康邀請她東山復出的時候,她很快就答應,而家人也支持她重披港隊戰衣。馬詠茹坦言始料不及,而香港體育學院和中大也達成協議,批准她休學4年。
重返港隊後跟女車神李慧詩成為親密戰友,她倆經常在社交網站post合照,比如一起踩單車的情景。「青年軍的時候,我曾和李慧詩一起出外比賽,但由於青年隊和成人隊並非一起操練,所以我回歸港隊才跟她真正認識和訓練。」馬詠茹回憶說。
「記得是2016年,她參加完奧運回來,就只有我和她一起訓練,最難忘是第一次參賽和2018年印尼亞運的情景,她一直像師姐一樣支持和鼓勵我。記得亞洲錦標賽獲得團體爭先賽銅牌,我非常緊張,生怕自己會連累她。」
分析李慧詩衝擊獎牌
馬詠茹回歸3個月就第一次參加比賽,可惜的是,她在2019年初宣布退役重返校園,也代表無緣運動員的終極目標——奧運。「再給我選擇一次,我還會作相同決定。我至今的經歷非常難得,沒有一絲後悔,任何事情都有開心或不開心,我知道全憑這些經歷,才有如今這麼好的自己。」
運動員訓練令她變得成熟和堅強,「運動生涯對我影響很大,成就如今成熟的我。我自小懂得分配時間及面對比賽壓力,不光是贏,更學會如何面對失敗。我現在的想法和價值觀,都是運動生涯帶給我的。我也得到很多機會,比如這次評述奧運。」
她近年多方面發展,既是模特兒也是KOL,今年夏天更參與歐國盃主持的工作,這次東奧更以前港隊成員身份參與專業評述。「亞運和奧運是運動員兩大目標,能以評述身份參與感到很開心,希望能夠以運動員的經驗,給觀眾一個新角度去觀賞賽事。」
她如何看李慧詩的奪金希望?「她如今能力十分全面,速度和訓練比其他隊友有優勢,這是她最強的地方。還有就是豐富的比賽經驗,主要對手德國的艾瑪軒絲(Emma Heinz)就較年輕。」艾瑪軒絲現年23歲,今年第一次參加奧運,大賽經驗稍為遜色,李慧詩曾有兩屆奧運經驗,2012年倫敦奧運更奪得凱琳賽銅牌。
馬詠茹透露34歲的李慧詩主要對手還有日本的小林優香和南韓的李慧珍,不過在香港舉行的2020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李慧詩輕鬆在女子凱琳賽和女子爭先賽奪雙金,似乎兩位亞洲對手實力跟她有距離。香港選手的實力毋庸置疑,但往往面對無謂的場外壓力。
本屆東京奧運,羽毛球好手伍家朗就遭球衣風波影響,導致沒能為港隊取得好成績。馬詠茹以過來人身份說:「場外的事情,其實選手不應該去面對。我感覺有時大眾覺得評論是理所當然,但往往會給選手帶來壓力,當然選手要學會去處理。」
然而,當一些討論超乎運動層面,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壓力非同小可。「今年的場外討論過多,完全沒有必要,對選手一定會有影響。」馬詠茹帶點感慨地說。就連何詩蓓此前也說:「比賽八成與比賽心態有關,兩成與體能訓練有關。」
有的代表隊在大賽前會教導選手面對傳媒,香港隊似乎沒有類似的安排。「在應對傳媒和外界壓力上,選手們都是靠自己,看傳媒會不會錫住運動員吧!」香港的專業體育記者大都愛惜運動員,奈何一些奧運主持本身其實是藝人,自然更擅長表現自己,而不懂得保護選手。
最經典場面,固然是無綫的陳約臨在訪問張家朗時竟聲稱因為興奮過度,訪問時要送飛吻和公然示愛,令人側目。原來,馬詠茹以前曾跟張家朗拍拖,她賽前和賽後也是靜靜在社交網站恭喜和鼓勵前度,在人人呃like的網絡時代,她掌握得恰到好處,不愧是專業運動員。
出Post撐前男友奪金
她至今出過兩個post,一個是站在電視機前見證張家朗奪金,寫道:「昨天做晚間精華時,我跟大家講男子花劍有機會衝獎牌,我不是騙你們的!」另一個post則是:「今次,全香港人都為你感到驕傲!」的確,多少人看得熱淚盈眶,馬詠茹自然也不例外。
記者年前訪問過張家朗,曾八卦地問這位「自然呆」劍神:「有沒有女朋友?」他依然是毫無表情地說:「這個不方便說。」專業運動員自然能拍拖,但不要因此影響到訓練。這對體壇前情侶在處理感情上,都秉承着職業運動員的精神。
對於在東京作戰的港隊成員,馬詠茹鼓勵道:「雖然疫情令運動員備戰變得更艱難,但大家都準備得很好;香港人必定以你們為榮,不管結果如何,我們一定支持你們。」這次奧運的確令香港人再次團結,除個別人士,基本上都能為選手們放下立場。
張家朗和何詩蓓突破港隊奧運「一屆一塊牌」的紀錄,將令游泳池和劍擊場更加熱鬧。馬詠茹希望香港的年輕人選擇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被家長或社會框住。「大家趁着還是學生時,盡情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多點去嘗試,不要被人限制住自己的發展。」
馬詠茹想一想再說:「其實,所有東西只要你用心去做,你都能發掘出自己的潛能,將來自然能成為更出色的人。與其成為別人想你成為的人,何不乾脆做自己想成為的人?」她如今用心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持。
馬詠茹以過來人身份,給學生們最好的建議,雖然1997年出生的她,也才23歲而已……
撰文:吳雄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Tosca廚藝總監 意國藍海孕育光芒廚路 |
上一篇: | 如何完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