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7月20日

譚淑美 訪談錄

城大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院長 認為香港人現在可除口罩

Nikolaus Osterrieder是上任剛滿一年的香港城市大學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院長。他來自德國,本科讀獸醫,後來轉攻病毒學,近期亦有研究新冠病毒。對於香港市民疫苗接種率偏低,以致出現疫苗快要過期的消息,他坦言:「這是令人震驚的!」不過被問到港人何時可除口罩,他說是現在。

Osterrieder自小在德國慕尼黑附近小鎮的牧場長大,自言曾為100隻母牛接生。春去冬來,即使他熟悉牧場裏的所有母牛,但他依舊有着傳統德國人極其理性的性格,乳牛在晚期產不到牛奶,就會變成餐桌上的牛扒。「人類畜牧已有很長的歷史……這就是牠們生命的歷程,不是嗎?」他淡然地道。

Osterrieder在茶几放下一杯黑咖啡,不加糖不加奶,他自認每天大約要喝10杯才滿足,他即使很夜喝咖啡,也不會影響睡眠。記者告訴他,中國有句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他笑着呷下一口咖啡說:「那就是說,我是很能『吃苦』的人。」去年Osterrieder才到城大履新,但原來他7年前已申請此職務。

「我在美國發生了一場意外,我踩單車時被一架汽車撞倒,我的頭被撞傷,事後我無法集中精神,也不能安睡。醫生告訴我,只有時間才能令我康復。」他憶述:「我還記得某次我在做實驗,我要停止那個實驗,去一個寧靜的地方坐下來,休息一下,才能繼續下去。」

自小立志攻讀獸醫

他結婚32年,太太隨他來港生活。「意外後她不准我再碰單車」。他沒有聽太太的話,「過了一陣子,我再踩單車,又發生意外,雖然不像上次那麼嚴重,可仍令人害怕。然後,我們召開家庭會議,結論是我不能再踩單車。」

城大的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提供本港首個獸醫學士學位課程,「以往如要在香港執業,你要飛到別國讀書,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承受高昂的學費。」在學院多次申請後,終獲教資會支持,現時6年制課程每年學費只需4萬餘元,跟其他大學學科看齊。「以去年來計,我們收了30名本地學生、1名外地學生。」他簡略地說道。

「人醫」與「獸醫」最大的分別,除了前者是醫人,而後者是醫動物外,他指:「我們不單醫治一種動物,我們還要照料牛、魚、狗、貓、雞、雀、海洋動物等等。」他特別指出:「而我最喜愛的動物是牛。」

Osterrieder說自小已立志做獸醫,原因是他於牧場中成長。這牧場在慕尼黑附近的一個小鎮。他是家中的大哥,有一個弟弟及兩個妹妹。

「我們的牧場擁有約百頭乳牛,牠們是我的朋友、伙伴。我為每隻牛都起了名字,我記得牠們的長相、號碼、性格。唉,講到牠們,我都有點激動。」問他有沒有一隻記憶最深的牛,他想了一會才道:「Nina吧,25號,黑褐色的牛。牠生育後出現新陳代謝失調現象,令牠看起來好像患了抑鬱症。牠與我們生活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不過,他有着德國人的理性,如乳牛在晚期產不到牛奶,就可能變成他家餐桌上的牛肉、牛扒,Nina也不例外。而如果乳牛產下雄牛BB,牛BB會被賣走,作為肉牛銷售。「人類畜牧已有很長的歷史……而這就是牠們生命的歷程,不是嗎?」即使與動物相處多年,他從不曾成為素食者。「當然,若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去看,減少吃肉對環境更好。」

Osterrieder沒有忘記其時家中乳牛生產時有困難,會親自為牠們接生,他甚至試過為乳牛進行剖腹生產手術。「乳牛每次通常只生一隻牛BB,一出生已開眼,也會走路、飲奶。」他為牛接生至少100次。

學院近年在大埔林村的禾堂背購置一塊農地,面積約10090方米,準備拓展成香港唯一的乳牛牧場,牧場更將出售牛奶及雪糕製品。這個方案是他來港履新前落實的,他解釋學院選擇養牛而非其他動物的原因是「香港現時沒有乳牛牧場」。日後學生來此地實習,要了解牧場的運作,「他們要學懂照料乳牛,餵飼、擠奶、清潔牧場等。」但當然,學生只是體驗,牧場會另僱用工人照顧牛群。

新冠永遠與人並存

中國人認為牛有靈性,更認為牛流眼淚代表牠們傷感,尤其在屠宰場裏,有些人認為牛在知悉自己被劏的命運時會哭泣。Osterrieder先是同意牛有靈性,但聽到「牛眼淚」就大叫:「這是荒謬的。如果我在德國戶外,我也會哭泣,這只是因風吹入眼的緣故。當然我不能排除牛有傷感的時候,但牛流眼淚不一定代表牠有悲慘的一生。」他的父母已退休,再沒有營運牧場了。

談到新冠病毒,Osterrieder早已在港接種疫苗,亦多次公開勸喻大家接種。對於有疫苗快將過期,而香港接種率偏低,他坦言:「這是令人震驚的!究竟大家想不想快點通關?如果大家都不接種,通關是無可能發生的事!事實上,病毒很有可能永遠存在,那麼你若想去別的國家,或者想外地人來香港,大家是要接種的!」他相信新冠病毒將會永遠與我們並存,「就像很多流感一樣」。病毒出現變種,甚至出現已接種仍染疫死亡個案。各國已在討論是否在接種兩劑疫苗後要補針,甚至「溝針」對抗變種病毒。「在面對變種病毒時,BioNTech、mRNA疫苗仍能提供到保護,即使不是全面的保護,也能抵抗到COVID-19。」

他解釋,對付新冠病毒,日後也許要像其他流感針一樣,每隔一段時間要因應病毒的改變而更新。問他認為香港人何時可除下口罩?

他不假思索地答:「現在!香港現時有多少宗確診個案(本地)?答案是零宗。」他指,「如果你現在身處一個房間,你不知道房間內的其他人打了疫苗沒有,當然你可以戴口罩。但我知道自己不會威脅到別人,因為我已接種了。我也不會覺得你有威脅性,因為你現正戴着口罩。」訪問時沒戴口罩的他指一指戴着口罩的記者,「我希望你已接種,如果你未,我希望你快去——」

記者告訴他訪問前一天接種了第二劑。「那你現在可以除下口罩了。」他道。他重申,「假如香港已連續數天沒有個案,那麼我被傳染的機會接近零。我住在西貢,很近麥理浩徑,可是我見人們跑步時仍戴口罩,我完全不明他們為何這樣做,因為他們傳染或被傳染新冠病毒的機會是零。」

他期望疫情後,「人們依舊會握手、親吻,回復以往正常的生活,對人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作為三孩之父的他更指,「譬如說一個細路如何透過別人戴着口罩的臉,學習說話及了解別人的表情呢?」

他有3個子女,「大的兩個已在工作,最細的一個在上大學。」他認為香港是個生活便利的城市。「雖然也有官僚主義,但我是德國人,早已習慣了。」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