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3日
「水族店的人說,值3000元!」老友海哥根本不在乎身價,只着緊魚味,何況此魚在伶仃洋已魂歸魚槍之下。水族店渴求的是游水活魚,枱上鮮一旦捧為觀賞魚,身價是名副其實的海鮮價。
海哥早前在赤柱以南水域打到十斤重的沙巴龍躉,還慷慨送來魚尾,炆好之後每一根斑翅都吮得乾乾淨淨,嘴巴幾乎黏到張不開口。平常嫌工廠式飼養的婚筵酒宴「席頭魚」只有豉油和薑葱味,原來生活在海山間的沙巴龍躉一點也不乏味。
每一次聽到海哥出海都期待他的漁獲,雖說古語有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也讀過《老子》那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至理名言,事實上海哥亦多次促我學潛水打魚,只是終日為生計勞碌,來生再學好了,此生坐享其成算罷。
這天手機震動,來電顯示是海哥,喜不自勝。「有兩條魚給你!」一聽便眉頭大皺,事關沒斤幾兩斤重的魚游近,他不會輕易出手,但我們一家三口如何消化幾斤魚!直至把魚遞過來才鬆一口氣,一條一斤多一點,顏色花紋非常好看,另一條暗黑與灰銀相間,最多五両重而已,只是嗜魚如我,一時間說不出是什麼魚。
業餘出海打魚就有這種不可預測的驚喜,海哥也要查證一番才知道大的叫「白尾藍紋」,是神仙魚的一種,小的是「石雕」。說來慚愧,兩種都未吃過,最多只能說小時候常吃白尾藍紋的近親「荷包魚」。玩開水族魚的朋友說,白尾藍紋是貴價的觀賞魚,認為「咁大條好少見,食咗佢嘥啲喎!」直至告訴他是魚槍打的,身上有個窿,連標本也做不到,他才搖頭嘆息再三。
海魚為應付環伺周圍的強敵,都會好好裝備自己,最好的保護是長出堅硬魚鱗作盔甲。上次那條沙巴龍躉魚尾,若不是交給富嘉閣基哥處置,休想在家中廚房刮得清魚鱗。今次小看了白尾藍紋的鱗甲,出盡九牛二虎之力,花了20分鐘,大汗淋漓才撬甩每塊鱗片,可憐我還要花十多分鐘收拾飛到四周的魚鱗!為什麼肉質可以如此嫩滑?為什麼魚味如此清鮮甜美?為什麼牠那層異常厚的魚皮油潤甘腴得令人吃不停口?我甚至乎覺得,只吃魚皮已夠了,不枉我費勁刮走魚鱗!
不過,更意外是那條小魚。銀黑相間,樣子不討好,而且背鰭粗硬而尖銳,想必是兇猛不好惹,但據海哥說偏偏和大多數魚類一樣,遇見強光便呆住了,不知道大難臨頭。人蠢冇藥醫,魚蠢死期到。聽過水上人說,愈惡或愈醜樣或愈多骨的魚愈好味,石雕細骨不多,最難得是魚味有獨特的甘美。但我懷疑,用薑葱是錯的,按魚味用陳皮可能相得益彰。
人,總是貪新鮮,不僅愛吃鮮活魚產,更愛未吃過的魚種。期待啊!
(編者按:梁家權最新著作《沒有星星的美食》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