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2日
前日在直播上分享如何教導子女理財,雖然哥哥妹妹年紀尚輕,但對金錢已有概念,有時妹妹會問工人姐姐喜歡吃什麼,說她可以用利是錢買來送給她,我想性格是天生的,而妹妹一定是豪爽型。
我非常着重教導他們金錢是有限的,是要父母用努力和時間去賺回來,而非天上掉下來,或從櫃員機隨便按出來的。既然資源有限,分清「需要」和「想要」很重要,小孩不吃東西是會不長大,肚餓會很辛苦,所以吃的喝的是我們的需要,金錢有限,他們一定要留錢來買食糧;反之,即使我們沒有零食和玩具也會成長,也不影響生存,最多只有買不到那一刻的不快,這些只是物慾。
但做父母的也明白,很多時知易行難,教曉子女概念,他們仍會撒嬌,被心愛的車或公主吸引起來,因為媽媽一句「我們不需要」就轉身走人談何容易呢,因此我還要讓他們有更多生活體會來牢固概念。
疫情前我會帶哥哥一起做義工,捐贈玩具和圖書、探望貧窮家庭等,他見過小弟弟只有一輛玩具車也玩得很高興,更能體會到物質並非快樂的唯一來源,懂得珍惜和善用擁有的東西也會很滿足。
兩兄妹被我用各種方法潛移默化後,現在每逢逛玩具店前會先問我:「今天我們買東西嗎?」如果我讓他們買,他們也明白只能選一件家裏沒有類似,還要得到媽媽認同是「有營養」的玩具,很多時逛半天也找不到「合資格」的玩具,爸爸問:「你們不買玩具會不開心嗎?」他們答:「開心,因為我喜歡跟爸爸媽媽去街街。」父母的陪伴才是快樂的泉源。
關於利是錢的分配,留待下再次分享。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飲食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