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
還有幾天就坐完這檢疫監了,抑或應該叫Staycation?朋友弟妹女兒都不停WhatsApp:今天有什麼想吃的嗎?需要什麼?食的飲的,還有書籍,三天兩日就有人送到酒店前台。這14天自我隔離也令我想起多年前參加的一個默思靜修營。
那個地方叫Dhamma Pakasa,位於芝加哥西北大概3小時車程的一個小農村Pecatonica。
默思靜修營為期10日,參加者分別派住男生或女生宿舍,要自己帶枕頭被褥,連食堂也分性別,男女不得共處一室。每天早上4時就要在默思大堂集合,默思90分鐘後小休半小時,跟着吃早餐。早午兩餐都是素食,晚餐有名無實,供應時間是下午5時左右,舊生只可喝無咖啡因的花茶, 第一次參加的新生可以加吃水果:橙或者蘋果。每日最後一次默思活動是晚上6時30分,兼放錄影帶,均由Vipassana派系默思導師Goenka主講不同議題,然後帶領學員一起默思,直至晚上8時30分,一日告終,大家各自返回宿舍,9時熄燈就寢。一日復一日,240小時內不可與任何人溝通,也不可自言自語。參加者不能攜帶紙筆、書本、電話、電腦或任何提供資訊的工具。除了晚上觀看有關默思的錄像帶,記憶中,如果對默思課程有疑問,可以去見助導師,那是學員唯一可以破戒講話的時候。10天後,靜修營結束,雖然課程連食宿費用全免,參加者還是會看自己能力,無拘多少,隨意捐獻。
Vipassana在全球各地都有辦免費默思靜修營,在香港叫內觀中心。我不知道每個中心的活動編排與規矩是否劃一,不過相信每個學員決定參加背後的原因,都不一樣。當日我心猿意馬,既想繼續留居芝加哥,亦有移居外國的念頭。我有英國女友,曾經參加過在華盛頓州的Vipassana 10天默思營,極力向我推薦靜修的好處,又說10天之後,我想要的一切答案,都會擺在眼前。結果當然並非如此,但我還是非常珍惜那次靜修的經驗,要心澄如鏡,又談何容易。
美食慰藉
今次衝動買機票返港,不介意檢疫14日,每逢有人問我:你捱得過嗎?我就想起在Pecatonica那些沒有資訊、沒有人聲、沒有平常飲食的日子,其實這檢疫是小兒科了,而且我饞嘴,香港的外賣餐單又合我胃口,在英國永遠吃不到好的雲吞、牛雜、魚蛋河、車仔麵……現在唯一的缺點是食物送到上房時不夠熱。
沒有想過原來最難受的,是要困在一個不見天日、220方呎的小空間。要逃避這個現實,就只得沉迷網上。如果沒有背痛手臂痛頸痛⋯…的考慮,我們不管年紀老嫩,肯定都會在網上流連忘返。幸好我還未懂得玩網上遊戲,因為興趣已經夠多,由葡萄酒、文學、政治、詩歌、藝術、電影、音樂、歷史、建築、高低文化,到新聞時事,有真有假,網上都有大量文字和錄像吸引我。坐在電腦熒幕前,就像愛麗斯掉進兔子洞中。既然一日24小時任我差遣,我常常活在倫敦、香港兩個時鐘中間。在英國每星期四晚6時,我都參加Idler雜誌的網上快樂時光,每個星期有不同講者與主持人,即雜誌出版人Tom Hodgkinson,清談和解答與會者的提問。雖然檢疫酒店這邊廂是凌晨兩點,我還是興致勃勃的聽兩位哲學博士Lisa Whiting和Rebecca Buxton介紹她倆編寫的新書The Philosopher Queens。書中竟然有一章話班昭,由香港的大學教授作者文潔華執筆。我慚愧自己才疏學淺,只隱約聽過班昭這名字,不知道這中國歷史人物,成就可以比併Iris Murdoch、Simone de Beauvoir等西方才女,跟她們平分哲學之后的美譽。
撰文 : 劉群章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高峰期將至 按時服藥覆診 防慢阻肺病 |
上一篇: | 莫泊桑的《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