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1月9日

譚淑美 訪談錄

黃斑病眼科權威郭坤豪醫生 解說真正有效護眼法

郭坤豪(Alvin)是一名眼科醫生,而且是富豪醫院──養和醫院的眼科醫生。

30年前初入行,發現病人一旦有黃斑病,幾乎等於判死刑──無得醫。但憑着他和各國眼科專家的努力,近年與黃斑相關的眼科病再沒那麼令人絕望。例如他在2003年進行黃斑點破洞手術的隨機臨床對照研究。話說當時醫學界爭拗相關手術若加多一環把內界膜取走,是否能提高整個手術的成功率。他以兩組病人對照,得出這個步驟確能令手術成功率由四成提高至九成以上。「這在醫學上是很有意義的數字。」他意味深長地說。這是他最有成就感的研究,方法已被眼科醫生廣泛確認,挽救了不知多少靈魂之窗。

2003年,郭坤豪正埋首做一個研究。

他回憶說,當時黃斑點破洞手術有不同做法,全行眼科醫生都在苦惱之中,「究竟其中一個步驟,取走內界膜是否必要?因它是透明的,很難取走,所以要染色,但如何安全染色,亦是問題。我的研究是:第一,看看若取走那膜,手術成功率是否一樣?第二,醫學染料是否安全?」後來,他找了兩組病人,其中一組沒有做這步驟,另一組有做,結果證實做了清除內界膜步驟後,手術成功率大大提高。

他沒有忘記在實驗室試了多少款染色的物料,最後才找到一個由日本教授門之園一明推崇的ICG(靛氰綠),「濃度是多少要自行調配」,他說手術不能申請專利,「哦,咁都可以命名,叫做Kwok's method──唉,但我都唔鍾意搞呢啲嘢。」他謙虛地說,「這方法亦不是我發明的,我只是去證實它的成功率。」

親為兒子做激光矯視

醫生不能為技術申請專利,反而藥廠有這個權利。

「醫生研發了某技術,就在期刊發表。」他坦言:「有些人會問:咁點解藥廠可以攞專利?把藥賣到咁貴?藥廠會答:如果無專利,我沒有那麼多資金去研發。至於手術的研發,是沒有專利的。除非你不告訴別人,只有我的診所才能獨家做到,但我們一般不會這樣做。我們去醫學會議,就是看看別人有沒有新技術互相偷師。」

作為眼科醫生的他,得到優良遺傳,父母都沒有近視,他本身亦只有50度近視,更沒有散光,「我喜歡天文學,小時候常望天空……但近年我都開始有老花了。」今年56歲的他說,太太也沒有近視,「兩個子女卻都要戴眼鏡,因他們用電腦太多。」他十分自信地說,即使出現老花,現時也只有約50度老花。

子女已長大成人,二字頭,他親自為兒子做激光矯視,「女兒則覺得戴眼鏡較漂亮,所以沒有做。」他輕輕地道。

吃橙紅植物補充色素

護眼之道有句口訣「20-20-20」,即每20分鐘望電腦後,看20呎外的東西20秒。「其實10多年前這口訣是『30-30-30』,因發現小孩子近視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就把休息時間加得更頻密。」問他有沒有執行這口訣?他搖頭笑說沒有。

坊間指,吃藍莓有助護眼,郭坤豪跟別的醫生同一口徑──最重要的是均衡飲食。他指藍莓對眼睛沒什麼幫助,反而橙和紅色食物有用,「例如紅蘿蔔、南瓜」,他指,因黃斑點是有色素的,「是有點黃色,那麼理論上吃這些食物能補充色素。」但他搖頭補充,「請不要吃過量,試過有女士減肥,天天只喝紅蘿蔔汁,連皮膚都變成橙色。」他也勸喻大眾毋須吃補品,「搞到個肝和腎做多啲嘢,對身體造成更大負荷。」

另一個都市傳說是手機加抗藍光貼、眼鏡有防藍光鏡片。

「這是一概沒有醫學證明的。」

回想他當年做專科醫生,在政府的油麻地眼科醫院,「等lift是沒有意思的,因開了門你入不到去,進了去你出不到來……走廊全是病人。一間房有4個醫生,眾多病人在房內排隊。你在看病,完全沒有私隱可言。」

 

所有手術香港也做到

行醫約30年,他最記得一個病人:「當時我當了眼科醫生沒多久,那病人約30多歲,雖然我不是他的主診醫生,但也有看過他。」他憶述:「他有一隻眼已經無得救,我們為他另一隻眼做了角膜移植很多次……終於,最後一次手術是順利的,但不知何故,他做完手術後,就在醫院自殺死了──好像是吊頸。」他嘆氣說,這手術不是他做的,只是聽回來。猜那病人因做多次手術感氣餒,等不及重見光明,就放棄了生命。

另一個病人是一個88歲的婆婆,「她因右眼中風,已經失明多年。」她來看郭坤豪前,手術前的視力是大概1%,「手術當天下午她到政府醫院眼科覆診,視力已提升到20%。她後來再覆診,視力已提升至67%,婆婆非常開心,因她現在可以看電視及夾餸照顧自己。她的兩個女兒非常孝順。」

又有一個10多歲的內地少年,「他撞車了,有一隻眼球當場飛甩!另一隻視網膜脫落。他在國內尋醫無數,最後來香港找我。」他托腮想了一想才說,「我檢查後發現,他剩下來的眼球,連光也看不到,即使補回視網膜,也不能看回東西,我勸他不要再做手術了。但他堅持要做,因他想保存眼球。」另一隻飛脫了的用假眼代替?「對。至少外觀仍有眼,就已很好──對他來說。」

郭坤豪做過不少義工,包括在健康快車,為內地青光眼及白內障病人做手術。「有個小朋友未做手術前,從沒見過父母的樣子。在手術康復後,他和父母都哭了。」白內障是窮人病,因若有錢做手術而眼睛沒有其他疾病(例如弱視),完全康復的機率非常之高。「另一對老夫妻,在海拔高的地方生活,那兒紫外線很強,當地人很早會出現白內障。阿伯有白內障,手術令他康復過來,相隔很多年後,他終於能重新看到太太的樣子。」

太太由少女變成阿婆?「咪係囉,點解唔同咗樣?──我講笑啫!」他笑道。

養和為富翁醫院,賭王何鴻燊、樂壇天后梅艷芳皆在養和醫院去世。問他有沒有遇過一些富翁為挽救視力,不惜一切試盡外國昂貴醫療方法?

郭坤豪自信地說,香港醫療水準世界級,「外國能做的手術,香港一定能做到──除非仍在試驗階段的。」他嘆謂,「反而數年前我去美國參與一個眼科會議,得悉當地有數十個病人,竟因視力問題──例如黃斑退化,在一些診所打未經證實有效的stem cells(幹細胞),導致數人盲掉了。」他想一想說,曾有病人聽過這些資訊,也問他可否回內地打,「我跟他說,風險很大,而且你的眼神經線已萎縮。但他仍照樣回內地打,打了最後亦都冇用。」

郭坤豪自言童年「很窮」,父親在約4字頭已因病不能上班,「他以前在國內做文職,走難來港找不到工作,就去做苦力托米,傷及了腰。」郭媽媽靠做工廠女工,擔起整頭家,養活了連他在內的五兄弟姊妹。他說童年時讀書不是太出眾,直至中四才加倍用功,「在那個年代,一係入大學,一係出來工作。我想入大學。」憑着這個信念,加上「父親的病,或多或少對我有影響,令我加入醫學界」,於是成就他眼科醫生之路。 

 

郭坤豪小檔案

英文名:Alvin

年齡:56歲

職業:養和醫院眼科醫生

學歷:香港大學醫學博士、中文大學醫學博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

家庭狀況:已婚,與妻育有一子一女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