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
新冠肺炎病毒繼續肆虐歐洲,第二浪還是第三浪呢?執筆時英國一個周日就紀錄得接近17000宗新症,疫症罹難的數字亦繼續上升。曾經聞說雖然新症數字上升,但是死亡人數並沒有相對增加,因為最近感染病毒的都是年輕人。儘管如此,大家對政府應否實行短暫的全面封鎖,仍然爭持不下。
英國科學界人士曾向政府建議,在9月底實行兩個禮拜的全國封鎖,會有「斷路器」作用,是停止疫情繼續惡化的最佳時機。但是政府暫時對策,是在全國各地根據其危險程度實行三級警告措施。最高危的第三級是利物浦和附近Merseyside一帶,不提供正餐服務的酒吧要關門、禁止戶內戶外一切社交活動、不可往訪區外地方,當地政府可以自行決定,健身院、賭場、娛樂中心,以及其他商業活動可否繼續進行。第二級危險區是英國中北部,禁止戶內社交活動,並要盡量避免外遊。第一級只有中度危險,本來是倫敦與英國東南、西南一帶,酒吧食肆晚上10點要關門,社交活動最多只准6人參與,可惜倫敦剛升至第二級。
我有朋友住在第二級危險區紐卡素,她的父親年邁,屬於高危人士,雙方不可以家中見面。但是水管渠道工人算是必須行業,可以做家訪,她父親的職業正是水管工人。同時他們兩人可以隨便在酒吧見面,只要兩人座位有一米距離,就不算犯規。凡此種種,叫人摸不着頭腦。
11月轉眼就到,換言之2020年快將成為歷史,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2020年算是報銷了。1月中從香港返回倫敦,新冠肺炎不過是一則新聞,並未是我們的生活中心。2月初開始發現整個倫敦的藥房超市,都有中國人搶購口罩和消毒液,這COVID-19的噩夢已然展開。如果沒有7月的所謂Super Saturday,把封鎖了4個月的餐廳酒吧和非必須行業解禁,那麼是否就沒有今日第二、第三浪的高峰呢。社會輿論不認同唐寧街十號控制疫情的對策,除了3月開始實行封鎖時,民間比較團結,4月英國疫情高峰期間,很少聽見反對或批評政府封鎖政策的聲音。當然,大家都擔心封鎖對國家經濟打擊嚴重,政府為被迫休假甚至失業的僱員,提供補貼月薪計劃,7月飲食業解鎖以後,政府更推出Eat Out to Help Out的推廣活動,鼓勵大家外出光顧大小食肆,每個食客每天有可達10英鎊的堂食津貼。當時大家對2020下半年,仍然抱有期望,我也樂觀地買火車票遊蘇格蘭去也。
疫情急轉直下
幸好有蘇格蘭那兩個星期的美好回憶,助我承受過去兩個月動盪不安的日子。報章上有關疫情在歐洲各國急轉直下的壞消息,無日無之,而且姪女亦選擇這時決定與我分道揚鑣。她要獨立生活,我自然可以理解,但為何要在這麼一個令人沮喪的時候發生,就令我感到有點百上加斤,只能怪自己一直漠視牆壁上的訊息。從蘇格蘭回倫敦後沒幾天,就開始咳嗽、流鼻水,尤其半夜更咳得厲害,姪女認為我一定是中招了,要我搬往酒店自我隔離。自己感覺這與以前常有的傷風感冒一樣,既沒有發燒,也沒有失去味覺嗅覺,只肯去藥房買止咳水。不過為着安撫我的同屋主,也上政府網站,嘗試登記去做病毒測試,誰不知好幾天都得到同一的答案:「Unavailable!請稍後再嘗試。」咳藥水還沒有用完,我的「病況」已有好轉,病徵消失,顯然並非肺炎病毒,驚魂甫定,匆匆開始積極找地方搬家。
撰文 : 劉群章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新冠疫情造就機遇 公立醫院迅速發展遙距醫療 |
上一篇: | 笑看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