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
Blue Monday,回到辦公室,周而復始地工作。今天,枱上多了一盒精美禮物。打開,是六個肥肥厚厚冬甩。
禮物沒有上下款,究竟是誰送的?前台同事說,速遞送貨,無跡可尋。
我忍着誘人的香氣,輕輕拿起端詳。是誰?透過冬甩中間小洞,看的世界便很不同。一花一世界,一洞一天地,洞的透視,竟有這樣變幻的體會。
小孩子對冬甩的鍾愛可以用發燒來形容。小手執着一個,滿足之情洋溢臉上。冬甩的外表變化萬千,多姿多采;甜味來得很直接。用砂糖混製的冬甩,甜得很有層次。但最令人着迷的是,冬甩中間小洞,那就是冬甩的標誌。而小孩子,對洞穴,就是如此亢奮着迷,小手剛好穿過探索:世界,就在冬甩的另一邊。
在外國,一件冬甩是一份早餐。但在香港,冬甩主要是當作小食。因此冬甩的傳統份量,往往有點過大。冬甩的油份會多,外邊油炸,中間有種新鮮微帶甘甜的麵粉味道,暖暖的,帶着濃厚的奶油味,夾着吉士撻醬,及外層朱古力碎、砂糖及肉桂末,甜味的迴蘯享受,可以很罪過。
冬甩的counterpart是廣東沙翁或牛脷酥。此沙翁,不是彼莎翁;牛脷酥,舌頭也欠奉。一樣是油炸外邊,內心甜絲絲的感覺。沙翁灑上糖粉,吃的時候,故意在碟上的糖粉打滾,能沾多些便有多些好味滿足。三者都是快炸即成。冬甩為例,90秒差不多。
這個冬甩究竟是誰送的?
我怕有人送錯,不敢吃;除了想誰想對我好,天馬行空,也想到會否得罪了誰,會否在食物加害於我?
最後忍不住嘗了。精緻的外表,濃厚的甜味,還有牛角酥作底。是Flakes & Layers的, Amanda的店。
那個誰,領情了。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