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5日
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8個月,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
世界各地的表演藝術界因疫情取消了無數演出,大細路劇團原定於8月7至9日在牛池灣文娛中心的《親親24孝》7場公開演出也不能幸免,但劇團決定迎難而上,試驗一種嶄新的方式,就是月底轉為在網上直播演出,說不定會成為話劇界的新常態。
為呈現最理想的網上直播演出,《親親24孝》創作團隊在一個多月內重新編排演出及設計適合於較細場地演出的燈光及布景等,並找來專業的網上直播團隊,務求為觀眾帶來非一般的舞台劇直播體驗。
據導演及編劇冼振東表示,雖然是網上直播,但他們不希望只豎立一部攝錄機、以廣角影像播放整場演出。
冼振東慨嘆這次疫情令劇場業界幾乎停擺,然而「隨時隨地」欣賞戲劇,在現今互聯網新時代已經漸成趨勢,因此與其恐懼現場表演或有消失之「危」,不如積極在新常態之下探索如何說好故事之「機」。簡言之,就是引入鏡頭表達及多媒體(如預錄影像、動畫)等元素,豐富視聽感受。
由於故事內容不用改動,劇本及分場大致保留了原來劇場版本。而為了加插各種多媒體表達手法,創作團隊放棄了原本的鏡框式設計,重新構思便於鏡頭表達的布景,豐富觀眾在家中觀劇的體驗。
強調故事內容
由於全港表演場地在疫情下仍關閉,故直播演出會改在大埔藝術中心302室「大細路小劇場」進行,大細路劇團藝術總監林英傑表明,他們今次演出強調說故事的內容而不是劇場效果,但亦希望盡量保留不同於電影電視的舞台效果,採取及探索利用多媒體來說故事,演員也要重新綵排以適應在鏡頭前的演技及能量的調節。
為了令觀眾體驗多媒體說故事藝術,冼振東預計演出時間或會比預期稍長一點。演出原為1小時,現在可能多10至15分鐘左右。
林英傑不諱言,由於是首次做現場直播,很多技術問題要解決,如網絡需要穩定、布景要仔細一點以免出鏡時難看;燈光變化不能像劇院設備般好,但也會盡量想不同方法做出理想效果,又加入了錄像導演和團隊。
保留延伸講座
林英傑還表示會保留演後延伸講座,和所有觀眾演後來一個藝人談,通過直播和觀眾即時交流,收集大家意見。
在疫情之下閉門進行,在體育界已經不是新鮮事,被問到閉門演出時演員會不會戴口罩?他們異口同聲說,都已經改成網上直播,只要確保工作人員身體狀態無問題,自然不用戴口罩「工作」。
《親親24孝》精選民間意義深遠之10個孝行故事,分為「孝順行動篇」、「孝義感化篇」及「孝感動天篇」3個種類重新演繹,讓觀眾反思為人子女或父母之間的相處之道,傳承親子之愛。
網上直播演出,將於8月28至30日進行,共有7場。香港有很多24孝父母,購票和子女一起在網上觀看一齣直播舞台劇,不知會不會變成親子活動的新常態?節目詳情及購票可登入https://forms.gle/2H497k9EDKJb2UYx5。
圖片提供:大細路劇團
撰文:卡夫卡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