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1日

譚淑美 訪談錄

新巴城巴助理工程培訓經理 何建新聽聲辨識巴士問題

何建新(Eric)是新巴城巴的助理工程培訓經理,由12年前加入公司開始,逐步了解巴士的結構,到現在,單是聽聲音,他大概都知道哪部分出了什麼狀況。

最近他與團隊──「團隊」這兩字他強調多次,他不想邀功。他和團隊花了數月,研發出該公司的首輛太陽能巴士。從選料到落實,頗考工夫,尤其是重量,「如果車身重量增加,巴士就要減少可載的乘客,這是我們不希望發生的。」他展望未來,真正要達致路面空氣清新,最終要靠電動巴士,而其中一個困難,是如何令巴士在中途叉電。他亦對「無人駕駛」巴士充滿憧憬,但香港路窄,又是否可行?

這是記者第一次在巴士車廂內進行訪問。

跟何建新見面的地點在新巴城巴位於柴灣的車廠,裏面停泊了多部巴士。先談一談太陽能巴士誕生的過程──「我和團隊在去年10月開始有這個想法,於是就落手去找材料及設計。」記者和何建新坐在互相對望的四人卡位之內。

穿上恤衫西褲的何建新續道:「我們花了大概4個月時間,到年初就完成產品。」在過程中,最重要的決策是選用哪款太陽能板,「最後我們選了一款來自內地、薄身且有彈性的太陽能板,因它有彈性,所以令它可牢牢貼着車頂。太陽能板不能太重,因會直接導致車身重量增加。」他向記者展示了一些圖片。

問他巴士有重量限制,背後原因是否怕壓爛道路或天橋?

「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車身在負重增加後,會否在行車時翻側呢?這些我們都要計算。而如果車身重量增加到一個範圍,我們就要減少可載的乘客數量,這是我們不希望發生的。」他詳盡地解釋。

全廠唯一太陽能巴士

目前整間車廠只有一部巴士裝了太陽能板,共20塊,每塊厚度為2.5毫米,重量則為每塊1.5公斤。巴士迷要注意:此巴士為行走灣仔北至杏花村的8號線,車號是5588。不過大家從水平望向巴士不會見到太陽能板,因為它們並排置於車頂之上。

何建新說,最大挑戰是如何令太陽能板貼實車頂,「還有太陽能如何供電給巴士,即輸電線路的設計都很費神。我們亦加了一個停止系統,例如當巴士經過一些大樹時,太陽板遭刮花而令電線外露,若加上雨天,可能有爆出火花的危機。這時司機就可以按掣停止供電。」他以手比劃一下道。

不過,大家別以為整架巴士都由太陽能推動。不管科技有多進步,目前太陽能的能量仍然很有限,以這20塊太陽能板去計,它們所帶來的電能,只可供車廂內照明、車內外的電子顯示屏所使用,而非驅動整架巴士。每日供電時間也只有7.5小時。

但據新巴城巴估計,此巴士行走一年,可減0.716公噸的碳排放量,約等於31棵5米高大樹為社區帶來的空氣淨化。少,總好過無。

於是再問何建新,以現在的技術,一架全由太陽能驅動的巴士,是否沒有可能做到?「這有很大困難,它未必夠力推動巴士的摩打。」他點頭。

暫時只有一輛太陽能巴士行走,何建新指要看看此巴士的成效, 再決定是否裝置第二部。而直至訪問當天,巴士已行駛兩星期。

「其實這兩星期不是紅雨就是黃雨,而且8號線會經過銅鑼灣,當中有很多高樓大廈,我們都在想是不是會有影響。」那麼,太陽能巴士行走較空曠的地方是否更好,以吸收更充足的陽光?「是的,是的,是的。」他連說三聲。不過,公關在旁補充,太陽能巴士為減排而造,如果行走郊區,也失去它在都市減排的作用了。

在太陽能以外,另一個減排方案是發展電動巴士,「我們正在研究巴士在中途叉電的可行性。以單程巴士來計,叉滿電開車,只能行到150至200公里,但我們有些巴士路線長達200至300公里。因此,中途補電是必須的。」何建新指出,香港另有一些實際情況不利電動巴士的發展,例如「香港天氣潮濕、道路陡峭等」。

但他坦言,電動巴士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否則加幾多塊太陽能板都是杯水車薪……」

另一個題目,展望更遙遠的未來,無人駕駛是否可應用在巴士上呢?

「都有可能的……」他點點頭道:「西九文化區、機場都有無人駕駛的車輛在路上行走。不過,它們駛得很慢。如果要在巴士使用的話,可能需要有IOT(物聯網)去配合,例如車與車之間能溝通,車與燈柱也能溝通。其他國家都在試用中,例如新加坡的大學有無人駕駛校巴。」

響鬧裝置防危險駕駛

還有一樣何建新有參與研發的,是一系列的巴士新安全系統。

他透露,他們將會在巴士司機座位內裝設監測器,以人臉辨識技術去辨識司機有沒有打瞌睡等危險駕駛情況。監測器預計在今年第三季裝設,覆蓋總共246部巴士,而系統現正進行各種測試。

「例如司機有沒有做出閉上眼皮、打呵欠、左顧右盼等動作……我們設定時間,如果此動作維持太長,響鬧裝置就會發出聲響。數據亦會被記錄,總部會分析。這些巴士都是機場或東涌巴士,車程較為長途。」他和兩名公關一起解釋。他們說,還有另一項安全裝置名為電子穩定系統將落實,「在軚盤及車底加設感應器,若巴士出現傾側狀況,這系統會把車拖慢,減低翻車的機會。」何建新耐心地說,現階段是與車廠溝通,看看是否能把這些裝置加上。

今年3字頭的何建新,早於2008年入職新巴城巴。

他是在香港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畢業後,參加了該公司的「見習工程師計劃」而入行。在經驗豐富的師傅指導下,甫入行就要對巴士進行「解剖」,深入了解其結構和原理。何建新笑言,現時若聽到巴士發出一點雜音,都大概估到巴士有什麼問題。

「記得有一次搭巴士,但不是我們公司的。我發覺中門(落車位置)開完之後關不到,或者要司機按幾次掣才開到。我就跟司機講:可能是氣閥或風缸有油或水。」他一邊指着巴士車門一邊說,「巴士門由風力驅動,舊車常有上述情況發生,處理方法是把氣閥及風缸的油和水抹走。」

不是巴士迷但愛機械

雖然對巴士如此了解,但何建新堅持自己不是巴士迷──最初不是,到今天工作了12年都不是──他在公司兩名公關大員陪同下也直率地說:「我只係打份工啫!」

然而,他每天仍是乘坐巴士上班,亦天天在想如何改良新的巴士。

其實他是否「做嗰行厭嗰行」呢?

他搖頭:「那又未至於,而且我的工作成果是面向大眾的,例如當這架太陽能巴士落地行走,我也有一份成就感。」

講到成長背景,何建新憶述:「小時候,我已對機械很有興趣,例如把收音機拆開來看,又試過把壞掉的微波爐修理好。」直至近年,他也把家居變得智能化,「例如用手機控制智能窗簾、智能燈。我坐在梳化就可控制它們開關。」他雀躍地道:「家裏還有智能插蘇,在你起身時,按一下掣,就可令咖啡機自動煲咖啡。」

他另一項工作是培訓新入職工程師,「有些畢業生因是讀機械工程出身,又或者本身是巴士迷,所以對巴士的知識,較我初入行時更深呢。」

 

何建新小檔案

英文名:Eric、年齡:30+

職業:新巴城巴助理工程培訓經理

學歷:香港大學電機工程學士

家庭狀況:單身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