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日
醫學會會長何仲平,是一個眼淺的人。採訪前,看了他的另一個訪問,談到有醫學會會員透過短訊指摘他「沒有承擔責任對抗共產黨」,內文形容「硬淨的他鼻子一酸,聲線顫抖起來:『我們幾代人……幾辛苦建立……卻搞成咁。』」
是次訪問,他亦兩度哽咽,其一是講到香港前途,其二是談到他一度中風變植物人的寶貝女兒。
本港政局波譎雲詭,醫學會也一樣,會員以至會董之間政治取態壁壘分明,矛盾日深。去年好友蔡堅提名他,今年已倒戈,跟他競逐會長。事實上,蔡堅不論競選醫委會或特首選委會,經常成為醫學界票王。何仲平認同「蔡堅是很強的對手」,但他指自己的賣點是政治中立。
何仲平的診所在佐敦一幢醫生大廈內,詢問處附近放了幾箱口罩,原來有熱心人士不斷把口罩送來,「因醫學會都有好多事要處理,所以部分口罩在我這兒派發。」是日下午時分,診所的姑娘都不在,「你等一等,有人嚟攞口罩。」他像個小職員,多次出房外,把口罩轉送給已預約來領取的會員代表。
力證自己不是藍絲
在「黃」大仙開診所的蔡堅,上屆提名他競逐醫學會會長,今屆則「倒戈」相向。蔡堅擔任過醫學會會長達8年時間,加上傳統醫學界偏「黃」,因此外界認為蔡堅的贏面較大。
有人形容此乃黃藍之戰,但何仲平急忙否認自己是藍絲。
他已準備好,把例子逐個說明──
第一,他說,早於去年社會衝突事件之中,醫學會已開班教會員及醫科生如何在現場做急救時保護自己,「你要明白自己的風險,不要做英雄……」他打開電腦顯示這些「短期課程」。
在另一些報道,蔡堅說參選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警方圍捕理大期間拘捕醫護人員時,醫學會沒有發聲。」何仲平沒等記者問,已經準備好獨白:「我們都有去信警察的,問佢哋──醫生你都拘捕?」他帶點無奈地道:「可惜同事始終覺得我們做得不夠,而我們確實不想公開聲言支持哪一方。」
同為去年,作為會董的蔡堅,曾建議醫學會發聲明要求特首暫緩修例(《逃犯條例》),但會董會否決此建議。何仲平回想:「當時警民衝突,我們想過發聲明呼籲大家冷靜,但有會員(蔡堅)建議在聲明中加入『要求特首暫緩修例』,有些會董聽後反對,因他們覺得醫學會不應捲入事件之中。蔡堅後來說:如果無呢句(暫緩修例),不如唔好寫。結果此事不了了之。由這事開始,我們(會董之間)都不太開心。」他一口氣說。
他估計,醫學會會員對「暫緩修例」沒有壓倒性的立場。
記者不禁問,傳統上醫學界「偏黃」,例如去屆特首選舉委員會醫學界選委,民主派取得三分二席位。他聽後卻有這番見解:「這要分開兩件事講,你說的事是壓倒性,沒錯。但暫緩修例未必有壓倒性,因當時沒有做survey。」
何仲平嘆氣說跟蔡堅向來份屬好友,「我們都是腎科的,經常互相交流。」
他稱讚對方:「蔡堅一定是很強的對手,過去10多年參加不同選舉,都未輸過。至於我,這兩年做會長,做了很多實事。但在政治層面上,我盡量保持中立。」
銅芯口罩送贈他人
新冠病毒疫情在今年年初甚為嚴峻,政府遲遲沒有封關,令一批醫護以罷工要挾,何仲平其時的反應是「好大保留」。問他是否沒有關心到前線醫生所面對的壓力?他聽後很快答道:「醫生,第一件事是救人。新冠肺炎嚴重時,如果你走開,我接受唔到。即使公共醫療醫生協會也沒有呼籲會員罷工。」
他停一停續道:「事實證明香港的抗疫是成功的,全世界都認同。」他接着帶點激動地說:「我們成功有3個元素,第一是市民合作,第二是醫護OK,第三是好彩!」不讚一下政府嗎?「咁好啦,加埋!」他笑指,「邊個都無所謂啦,唉!」那他會否用政府派的銅芯口罩?訪問時(5月中),他說還沒登記,但他會登記。
「可以咁講,1974年我在手術室工作,一樣用布口罩,根本沒有外科口罩的。」紗布口罩?「是的,你可能說,病毒能穿越紗布細孔。但其實病毒不懂得飛,它們只能依附飛沫傳染別人。布口罩已可阻擋飛沫。」他說不是開腔幫林鄭,「我的意思是,如果外科口罩不足夠到要重用,倒不如用布口罩。在饑荒的時候,不要問『何不食肉糜?』」
但他也有批評,「口罩其實不是用來殺菌,它只是過濾器。因此,究竟是否需要銅?關係不大。」
他說會取銅芯口罩並把它轉送給別人。「我們當然不能用,用(布口罩)的是普通市民,因為我們屬高風險。」
他自己外出時也可以用呀?
「因我有足夠的外科口罩,而且戴外科口罩,我覺得舒服啲!」
佩服「揭面手術」同窗
聽君一席話,感覺何仲平在政治光譜上屬於保守派。
「是的,醫生向來都是保守,例如我們回答病人的問題都要根據data。」
在政治立場上?「算是(保守)的。」這時他有點感觸,眼泛淚光說:「我在1949年出生,我望着香港一直在改變,(成功是)來得不易。」
他曾當選醫學界特首選委會成員兩次,即梁振英及曾蔭權當選的兩屆。「我是根據survey去提名的,投票則屬於自己的選擇。」他坦言那兩次是投給梁振英及曾蔭權。
再直接問他,過去在區選或立法會選舉上,他投票給泛民抑或建制派?
「我會投給做實事的人。記得有次,區議會選舉。有個好漂亮的女候選人,她叫我選她。我請她給我看看政綱,她說她是律師,是梁家傑的那個黨。我跟她說,你們在港珠澳大橋事件上有宗司法覆核(環評報告),令工程延誤,公帑支出大增,所以我不會投你。」
不論泛民或建制派,他都試過投票?
「無所謂的,只要啱我心水。」
他說自己非黃也非藍,「最好是白色,不要牽涉政治。我們做醫生的很少想牽涉到政治,除了我們的大師兄──孫中山。」
擔任兩年醫學會會長,何仲平不時收到會員私訊。
當中有不少是深黃分子責罵他的說話,他顯示其中一名醫生會員的WhatsApp訊息,但就叫記者不要寫出來。「佢只是把自己的態度說明」。
何仲平早年在港大醫學院畢業,在芸芸醫生同窗中,最令他佩服的是韋霖,一名耳鼻喉科醫生。「他不是全班最賺錢的人,但他很勤力,以往常去劏死屍,埋首研究臉部手術。例如有人患了鼻咽癌,他發明如何把臉『移位』,把癌細胞弄走,再把臉『移正』,這是很難做的手術。現在很多人都學他這做法,他也有教別的醫生做此手術。」
此手術又叫「揭面手術」,以此方法取代舊有的電療,把鼻咽深處的癌細胞殲滅之餘,對病人的傷害亦較輕。
撰文 : 譚淑美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渴望見「通天曉」 |
上一篇: | 類固醇注射用於肩膊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