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1日

張綺霞 訪談錄

關注露宿者組織創辦人估計 疫情影響無家者將增一倍

過去多月,政府都呼籲人們盡量留在家中,卻忽略了社會上有一群人根本沒有家,疫情令社福機構作有限度服務,也讓活在邊緣的人變得更邊緣,麥當勞取消通宵營業,一眾在裏面過夜的無家者更是無處可去。

專門協助無家者和貧困人士的慈善組織ImpactHK,在過去數月變得比平時更忙碌。原本他們只為70人免費提供兩餐,名額也一下子大增至300個,並在一個月內安置60個無家可歸的人,安排他們入住機構租下的小旅館或單位。ImpactHK創辦人兼總監Jeff Rotmeyer表示:「在疫情下,我覺得流落街頭更是無法接受的事。因此在疫情期間要更努力一點,才能確保每個人都得到足夠的幫助。」

疫情中的一個午後,街上人煙稀少,ImpactHK卻比平時更忙碌,Jeff Rotmeyer在大角咀活動空間「Guestroom」跑來跑去打點一切,一邊指導內部的裝修,一邊看顧外面的派飯人龍,遇見每個無家者,也不忘停下打招呼,關顧近況,就算是接受訪問時,也是邊答問題邊透過閉路電視留意樓下各人的需要,這個總監總是眉頭深鎖,事事親力親為,似乎沒有停下來的一刻。

 

他坦言,這幾個月許多人都遭遇極大困難,貧困人士每天在不到50方呎的不人道居住空間生活,不能出外帶來很多壓力。而且很多人丟掉工作,街上的露宿者增加不少。「我們也接觸到一些新的無家者,由於餐館關閉而失業,在街上遊蕩了一個星期。我估計市況差下去的話,香港的無家者將會上升一倍。」

4月麥當勞因應疫情取消夜晚營業,大約500無家者被迫流落街頭,Jeff立刻採取行動,幫他們尋找容身之所。他表示,麥當勞本來就不是一個能安睡的地方,空調很冷燈很亮,人聲嘈吵,工作人員甚至會叫醒睡着的人,但這是無家者想到最安全可以睡上一覺的地方,尤其是長者。「一夜之間就不知可以寄居何處,讓他們非常恐懼。」

建立友誼重建希望

ImpactHK成立短短兩年,幫助了大約170個無家者離開街頭,透過提供食物、就業支援、情緒輔導、短暫安置、支付按金幫助上樓等,幫他們重建與社會的聯繫。每個無家者都因為不同原因走上街頭,有些是有心理問題,有些是賭博成癮無法還債,或是失業,或是年老無依,或是與家人鬧翻,「就算給他們一間屋,也不能解決問題。」

他指出,如果只是給他們安置住處然後撒手不管,一年後,大概有95%的人會重返街頭。「在香港,人們無家可歸的最大原因是缺乏聯繫,缺乏家人或朋友,尤其是當他們遇上難以解決的生命困境,就會跌入這境地。我們幫助的每個人都是完全孤獨的,生命走到臨界點,無法獲得幫助,然後就倒下了。」

他認為,這些人需要的不只溫飽,也需要友誼。「讓他們離開街頭的最好方法是,單對單與他們建立友誼。當生命有了友誼就有了愛,就有希望,有了希望,才能克服在街頭流浪的痛苦,重新站起來。」

這正是他們工作最難的部分,讓絕望的人看到希望,「每個人要一對一花上大量時間溝通,才會有一點轉變,雖然花上難以想像的精力,很不容易,但我們卻很喜歡這工作,因為我們在乎幫助的人,所以永遠不會氣餒。」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他們有專業輔導員幫忙,也有單對單的指導計劃,由導師與他們一起建立人生目標。「要有全面的計劃才能幫助他們」。

成立機構的緣起,要追溯到數年前他在網上成立博客群組分享社會觀察開始。當時他在官立小學教英語,開始留意到街頭的無家者。「每天晚上10點後走出外面,都可以看到老人在街上挖垃圾桶內可回收的垃圾,換錢來買一天的食物,在溫哥華這畫面從來沒有出現過,我覺得完全不能接受,卻是香港的日常。人們在街上看到他們,很多時連多看一眼也不會。」

從幾個到六千義工

他感到震驚,決定與幾個朋友結伴到城市各處遊走,看到流浪街頭的人,就走上去攀談,贈送食物和日用品等,名為「Kindness Walks」行動。雖然他一直不懂廣東話,但向他人展示善意,有時不受語言阻隔。「所有人都需要善意」。許多人覺得露宿者可怕,但他絲毫沒有這樣的感覺。「他們只是悲傷的人。6年來我做過無數探訪,從不曾遇到暴力傷害,他們不想傷害任何人,他們只是需要幫助。」

慢慢地,加入的人愈來愈多,探訪的次數愈來愈頻密,從數個人到6000個義工,從每月一次到每月100次,從深水埗區到全港各處,規模愈來愈大,他們在兩年前正式成立團體,並打造一個日間中心,讓無家者可進來看電視、洗澡、洗衣服、拿生活必需品等。「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在這裏和其他人聊天,建立友誼。失業的人可在這裏工作,建立自信,是幫助他們脫離街頭最好的第一步。」

在街頭生活久了的人,都有很大戒心,因此更需要花時間取得他們信任。他強調:「關鍵在於不去強迫什麼,不要強迫他們對話或拍攝他們的照片放上Instagram等,而是讓他們理解,我們是純粹出於關心去做這件事,因為我們在乎他們。」他表示,建立任何關係都不容易,需要持續地奉獻精神和時間,但由於是自發行動,所以比其他機構更為彈性,不追求數字,反而重視關係的質量。

「我們一有時間就盡量去,所以有時會一個禮拜見一個人五六次,慶幸義工都很有毅力和熱誠。要明白,信任不是理所當然的,獲得某人的信任,裏面必然包含着責任。」他頓了頓,感嘆:「在街上流浪的人都是無處可去,生命中都沒有一個可信任的人,而他們只相信你,我們就要確保自己對得起這份信任。」

許多流落街頭的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心靈痛楚,有些是經歷喪親之痛走不出來,有些是被家人遺棄,有些是自我放逐,「有些拒絕任何財政或住房幫助,只覺得自己生命不值得被關注,許多人不想繼續生活下去,街頭自殺很普遍。」

他批評政府只顧投資基建,卻無視人的生命,無家者往往被暴力驅趕,為了「市容」把他們趕出大眾視線範圍,沒想過這是落井下石。「他們已經面臨生命最黑暗的時刻,卻被告知:『快走,去哪裏都好,我們不在乎』,這只會把他們進一步推向死亡。」趕走無家者,並不會讓問題解決,他認為,政府應該找空間給這些人安身,「讓他們感覺到被歡迎,可以重新站起來,而不是把他們趕到看不見的地方。道理其實很簡單,卻一直沒有做。」

如今在機構內幫忙清潔的,是一個曾因嚴重精神病流落街頭的男生,找到他時,他的狀態很差,他們花了點時間才建立友誼和信任,說服他入住安置單位,並聘請他為中心工作,至今已經一年多。「他不再只集中於自己內在的痛,而轉移到感恩自己仍能擁有的,肯定自己仍能幫助他人。」訪問當天早上,Jeff和他聊了一會,告訴他可轉為全職,「他眼神中的感動和喜悅令我動容。因為我們不只是幫助者受助者那麼簡單,而是一家人,會一起去大牌檔吃飯飲啤酒,一起大笑,他知道他不再孤單。」

老人容易無家可歸

老人尤其容易跌入無家可歸的命運,而且也難以脫離街頭,尤其是許多公司都不請老年人。「我們看到人們在街上垂死掙扎,得不到任何援助,等待那永遠不會輪候到的公屋。」他們曾發現一個80歲做清潔的老婦在公園露宿,「她為這個城市做了清潔工20年,卻連一個住的地方也沒有,每天與老鼠睡在一起」,最後安排她入住安置單位等待公屋。她的故事說明了政策的失敗。

近來社會受各方事情困擾,他表示,在這充滿壓力、恐懼、痛苦的環境中,一切都不容易,只能盡力做。「但同時,我也看到很多機會,尤其是很多東西正在改變,你可以看到那麼多人站出來發聲,有那麼多關懷他人的人出現,大家都體現了很大的互助精神。我相信香港最終也能走過風雨,有正面的改變。」

撰文 : 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