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5月27日

林艷虹 訪談錄

滙豐亞太區企業可持續發展總監 張惠峰暢談「花錢」哲學

穿着黑色筆挺西裝、戴無框眼鏡的張惠峰,典型中環人形象,是滙豐亞太區企業可持續發展總監。他曾任職於法國巴黎銀行的企業銀行部、荷蘭銀行的貿易融資部、中資諮詢機構,由「最賺錢」的投資銀行家變為「要花錢」的可持續發展總監,都因為初心。

在滙豐15年,是他最長的一份工,他笑言:「沒有其他工作比現在更有成就感。」脫下西裝,他戴口罩、頭罩入廚房製作飯盒、送飯給長者、坐長途車深入農村探訪貧窮兒童,這一切經驗令他更明白社會需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和團隊比平日更忙,為不同地區的弱勢社群張羅物資,解燃眉之急。

張惠峰大學時曾經探訪西安兒童福利院,由於這類內地機構甚少對外開放,這次經驗讓他感觸良多。「這班小孩有些天生殘缺,完全跟社會脫節。當時我帶了一些玩具給他們,想像小朋友一起玩樂的快樂畫面,結果這些十幾歲小孩拿了一個玩具、一支鋼筆,放入口袋轉身就走,不跟你道謝,亦不願意與人分享。」

這個經歷深印他腦海,萌生要做好公益的心。2005年張惠峰加入滙豐環球銀行及市場部,公司舉辦了一個北京殘障兒童藝術展,有藝術及音樂表演,他幫手做義工,才認識公司有個部門叫可持續發展部。天天為客戶和公司賺錢的他,就這樣找到一個實踐公益的方向。

他回憶:「2009年,我跟人力資源部說,如果將來可持續發展部門有空缺,我非常希望加入!」到2011年該部門有空缺,他願望成真,成功內部調職。

由求學到工作,人人都稱他惠峰(Hui Feng),以普通話念的話,其名字和「滙豐」是同音的。他笑說:「父母改名時都不知道有這間銀行,現在當然知道,他們很開心,覺得跟公司很有緣分。」

還記得剛加入公司,人事部同事問他的英文名作為員工電郵,他就說Hui Feng,因他沒有其他英文名。他主要說普通話,在公司接電話時很多時會禮貌地先自報姓名說:「你好,惠峰」,他笑言聽起來就是「你好,滙豐」,感覺好特別。

他的父母是蘇州常熟人,年輕時在西安工作,張惠峰也在西安出生和成長。他本身修讀橋樑與隧道工程,畢業後正值中國高速公路大規模發展,他任職銀行顧問,負責工程研究和審批等工作,一做7年,看到金融界力量和發展龐大,對銀行業充滿憧憬,於是到英國留學,考獲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後,便投身銀行投資業務大展拳腳。

疫情期間工作更忙

2003年沙士爆發,當時張惠峰身處英國,未經歷疫情或戴口罩的日子,卻有切身體會。「記得我由北京到英國留學,順道旅遊,當我告訴別人來自北京,觀光詢問處職員匆匆把旅遊資訊扔過來說『你拿去看吧』,感覺到他們恐懼,因為那時北京的沙士個案蠻嚴重。」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他首次感到疫情嚴峻。「回西安過年時,香港未有爆發,本以為回去跟家人同學聚會,但西安市面非常安靜,大家都留在家中,透過社交媒體聯繫。武漢最嚴重,雖然沒有真正看到武漢疫情,但在各種媒體報道知其情況,我們跟中國部門同事忙於為老人院、武漢醫院找口罩和防護衣。」

幾個月疫情期間,很多公司機構的工作都放慢,甚至停頓,但他和同事反而比過往更忙碌。「雖然很多活動取消,但我們跟不同NGO的聯繫很緊密,尤其武漢爆發疫情後,防疫物資需求量非常大,春節時一直跟NGO討論如何提供持續服務,因為光捐錢沒有用,當時錢不是最重要,有錢都難買口罩和PPE(個人防護裝備),所以我們利用滙豐60多個國家國際網絡全球找資源,順利找到防疫物資給老人院、孤兒院、前線醫護人員,亦為鄉村醫院找到救護車。」

現在疫情稍緩,他相信會見到曙光。他主要工作是和團隊制訂銀行亞太區可持續發展戰略、開發和執行未來技能教育(Future Skills)、氣候變化及社區服務等領域的公益投資項目。與此同時,和銀行企業及個人金融部門在內的多個部門密切合作,致力於推動銀行可持續金融和投資業務的開發,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部不只是企業社會責任,賺了錢便回饋社會,因為公益投資屬於長遠性的。」他特別重視教育,所以透過一系列工作坊和活動扶持年輕人,同時擔任導師分享經驗,如出任「2018-19年度『與傑出領袖對話』暨師友計劃」導師。

他指氣候變化是全球問題,所以部門另一個目標是做好環保公益投資,支持氣候變化應對的行業。例如2012年推出與國際組織Earthwatch、WaterAid及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的「滙豐水資源計劃」,於全球推行多個本地項目,提倡保護水資源及珍惜用水,其中「香港水足印定向」透過城市定向比賽,培養市民關注水資源危機,張惠峰更當義工參與宣傳工作。

他也致力推動銀行可持續金融和投資業務,例如綠色債券、支持企業低碳經濟的發展。「2017年公布5項可持續發展金融承諾,包括2025年底前提供1000億美元可持續發展融資及投資資金,至今已為符合我們環境、社會及管治條件的客戶及項目提供524億美元融資、投資。」

親自遠征農村學校

作為亞太區可持續發展部總監,張惠峰要管理17個地方的公益投資項目,他明白每個經濟體發展進度和需求不一。「譬如內地集中扶貧,印度是水問題,香港是人口老化問題。」近兩年他到訪多個國家,包括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等,深深體會做公益工作,親身經歷才有切身感受。

「雖然現時主要負責管理,但我盡量抽空做義工,印象深刻是參與VTC Speak for Success(滙豐說出成功路計劃),到職業訓練局當導師,分享溝通表達能力,與學生探討職業發展方向。」

他停一停再說:「當時的心態,我是導師,想分享自己故事去啟發他們,鼓勵他們努力讀書,跳出舒適圈,但聽他們的分享反而對我影響很大。有一個20歲女學生在醫院實習,工作是為屍體清潔,她外表非常文靜,做的工作充滿挑戰性,她卻平淡地跟我說這個工作經歷,要是我根本做不了,透過交流也是彼此學習經驗。」

他一直關注中國弱勢兒童教育,另一件難忘事發生在內地。2011年起他負責開發多個中國公益項目,包括關注農村兒童的心理健康。「這班兒童沒有父母關愛,住在非常偏遠的寄宿學校,環境很差。」

他和團隊積極與NGO商討支援方案,每年都安排員工一起探訪孩子,至今他已到訪了8年。「首先,由北京坐20小時火車到甘肅天水,再坐8小時長途巴士才到達鄉村學校,然後逗留一星期。」

雖然路程遙遠辛苦,最令他欣慰的是所有參加探訪員工的回饋都是「好想為孩子多做一點事」,原來他們的探訪不但為當地孩子帶來希望和關愛,自己亦有更深刻體會。

每年兩天義工假期

投資助人需要資源,可持續發展部並非「搵錢」的部門,而是「花錢」的部門,他如何說服管理層支持他「繼續花錢」?「這需要企業長期文化培養,由我2005年加入公司,已觀察到管理層對投資發展理念根深柢固。他們不是着重投資這筆錢帶來什麼經濟回報,而是推行公益項目時對社會和環境會帶來什麼正面影響,所以他們從來沒有質疑我們部門花錢太多。」

他想起滙豐150周年開發了11個公益項目,每個管理層負責推動一個項目。「除了要管理層明白和審批我們的錢,同時推動各階層同事積極參與,培養義工文化,公司每年有兩天義工假,亦有設計完善的網站讓員工找到義工活動資料。」

當然,最多人關心是滙豐何時派息?他坦白地說:「這個不屬於我所知的範圍,亦和大家一樣好想知道。」

撰文 : 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