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4月3日

張敏慧 藝文評論

會審蘇三官司案

古裝劇遇到重大案件,往往出現「三司會審」場面,《玉堂春》是家喻戶曉的「會審」地方戲。早前康華劇團推出廖儒安的同名「新編粵劇」,我看不出「新」在哪裏,不過是粵版的京劇傳統路子而已。

通過3位朝廷大員組成獨立委員會,重審蘇三殺人案,主審官王景隆希望「賴三司,來會審,日月重光」,將壞人明正典刑,使好人沉冤得雪。

他能否如願以償?還是一廂情願?

考驗演員 考驗觀眾

粵劇《玉堂春》「講」的是官家子弟王景隆(黃成彬飾)與名妓蘇三(康華飾)的故事。沒錯,是「講」,從頭到尾得個「講」字。

3場主力戲,基本上由蘇三獨唱,〈寫狀〉時向着寫狀人(沈柏銓先飾),〈起解〉時面對解差,〈會審〉時跪禀官大人,重複唱唱停停。從6歲開始,父母雙亡,到與王公子風流往事,她「玉堂春」得名由來,再到賣給商人婦、被誣毒殺親夫、地方官受賄把她問成死罪,全部悲慘遭遇唱出來,沒演出來,涉案人士並沒在台上出現過。

蘇三亮相時已判監,配戲者一善一惡,符樹旺演老好人解差崇公道,押解犯婦過程襯托出人情善良一面;陳嘉鳴演刻薄榨錢的獄吏,情節卻鋪排得個性模糊,未能借戲劇控訴監獄黑暗。

全晚既考驗女主角「唱」的實力,同時考驗觀眾「聽」的能耐。這次證明了刀馬旦見稱的康華都可以唱,她非常用心,努力唱到了,奈何只有一副落寞神態,零碎地講自己的故事,過腔轉板未見婉轉傷情,真難為了她。

減少瀆職 減少冤案

從前京劇注重唱戲,粵劇刻意撰寫長長主題曲,名角大老倌創造獨特流派的精采唱腔,空氣才不致教人沉悶打盹。到了今天,廣東大戲早已講求故事有「戲」和演繹深度,靜態唱它3個小時的《玉堂春》,觀眾能接受嗎?

尾場〈會審〉,演王景隆為了拯救佳人,命崇公道押解犯婦到太原覆審。

王主審官的前設是「為心上人翻案」,這會構成利益衝突嗎?有趣的是,審到中段時,景隆自稱舊病復發,避席讓兩大人代審,而劉秉義(一點鴻飾)和潘必正(沈柏銓後飾)兩位大人,發覺主審與犯人關係不尋常,於是決定退席,把決策權交回主審長官。這就是戲台上古代「合議法治」的體現!

到底官司如何審結?場刊單張這樣寫:「蘇三沉冤得雪,景隆甘棄前程與蘇三共訂白頭」,但沒演出來,甚至沒有唱出來。

景隆只在煞科前安慰蘇三:「你先行下堂而去,本院自然開脫於你。」他哪來法理根據與信心?會審機制如何減少失職瀆職,減少冤案假案,達到「日月重光」?台下的我們都不得而知。

戲可以留下無限空間,讓人們繼續懸念,但觀眾無法想像男女主角的深情。兩人一直沒有同場交流,劇終前,蘇三肢體乏力,緩緩站起來,似覺堂上官員是她朝思暮想的王公子,她若掌握那回首遠望的一道眼神,才依依不捨下公堂,方能留給觀眾淒戚印象。

景隆礙於法庭上不容許與蘇三相認,就更要流露愛憐與不忍的百感交集情緒。可惜兩人都惦着唱,錯失唯一代替萬語千言的剎那。

一代當有一代的「新編」思維,開發更多原創性,正是傳統老戲面對新時代文化審美生態的挑戰。

撰文 : 張敏慧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