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23日

黃譚智媛 自講自治

戰疫危機.創科扶貧.中藥求存

全球COVID-19大爆發,不同國家防疫策略分別很大。封城,全部或局部?何時?何類?有賴科學的資料及前瞻的估算,亦要考慮對市民及經濟的影響。當然,全封關及立即實施,其效用最大,但不同文化、人手物資,其行政制度的考慮有異。

大陸封城、封交通,對全國及全世界的經濟影響已很大,所以要有計劃、有秩序地復工復產,讓這「世界工廠」繼續推動物流鏈及解決就業問題。農民工人滯留在鄉村,對「扶貧」達標增加了難度,所以加強以科技推動春耕,開發新品種、新方法、新土地,確保國民食糧不缺,保障經濟衰退不致太多。

跨部門 商應變

社交疏離(Social Distancing)和變平曲線(Flattening the Curve):1918年,美國費城支持戰爭的遊行吸引了20萬人,3天後,31家醫院擠滿患上西班牙流感的病人。一周後超過4500人死亡。而在聖路易士,關閉學校、遊樂場、圖書館、法庭和教堂,實行輪班工作,限制有軌電車的使用,禁止超過20人的聚會。這系列措施被稱為「社交疏離」,可減低死亡率。

不幸的是,聖路易士在疫情未全部緩解時將措施解禁,形成第二峰。因此,現代公衞專家以減慢病毒傳播速度達至「變平曲線」。

社交疏離中,100年前已用輪班工作,現在不但可以在家工作,而且可配合隔日工作、每日分班工作或分流上下班及午膳時間,減低同一時間全部人在同一地方聚集。現在用網上軟件可教學、開討論會,應乘機發展不同硬件、軟件,把這樣的運作常規化,不僅增加效率,亦讓員工可靈活選擇在家時間,照顧家人。

社區緩解(Mitigation)與新正常態(New Normal):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流行病爆發指南中說啟動社區應急計劃,干預措施需要額外權限和協作。根據病毒傳播的3個等級(無至最小;最小至中等;中等至重大),對不同機構群體設定策略,包括家中個人及家庭、學校或兒童照顧機構、輔助生活機構、老人院和成人日託服務、工作場所、社區和信仰組織、醫療設施和醫護提供者。

在香港,除了上述高危群體外,高風險的工作如飛機、公交、物流、酒店等,亦需要跨部門的指引及應變計劃:改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和培訓員工及專業人員,加強通風與消毒設施,確保適當及足夠的防疫物資。

保就業 謀轉型

現在,世界大爆發增加各地輸入個案,大陸復工復產也可能製造社區傳染,加大輸入香港的風險,因此,市民不可以放鬆。而香港公務員3月初解除「家居工作」,加上推行公開考試及按步復課,星期六特首的行動亦沒有仿效歐洲眾國封關及禁高危活動,社區爆發很難避免。讓市民錯誤地感覺情況受控,便增加外出吃喝玩樂,導致上周社區傳染激增,正是1918年聖路易士政策錯誤的翻版。面對這可能的「長久戰」,我們可否合力創造「自己救自己」的「新正常態」呢?

政府的「防疫基金」只是杯水車薪,不直接解決失業問題。在受重創的行業中,如零售、旅遊、酒店、餐飲、物流等應討論如何行業轉型,在結構營運模式蛻變,分散風險,以應付現在及未來不同類型的挑戰。

另外,利用失業契機創建新行業,加強內需,資助初創人士及社企,直接發展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行業:如社區衞生、老人服務、校外教育、文藝康體及精神健康。並以新運作要求、新人才架構、新服務需求、新人力資源,資助合資歷架構的培訓課程。

與「抗疫」有關燃眉之急的項目,必須短期及中期一同加碼,追回十多年來的落後。

1.CDC指引強調Telemedicine,內地發展得更快,香港應立刻扶持現有私營及非牟利機構與醫管局/衞生署合作,不但可以照顧門診病人,施藥、精神支援,更可以幫助發放正確的健康資訊以及早期辨症,減低傳染風險。

2.沙士時用的「超級電腦」到現在已落後,英國電視真人show也用了「BBC Pandemic」模擬社區爆發,軟件是由劍橋大學編寫,為何我們不可以急建軟件,用AI幫助衞生防護中心,追尋接觸者及找出常見的傳播途徑(高危地方、高危工作等)。

3.現在全世界都缺口罩,更不可能出口。因此,香港必定要自給自足。一次即棄的外科口罩不但不環保,也不切實際。因此,政府應扶持發展循環再用口罩,認證「港標」防飛沫口罩,徹底解決此問題。當然,N95的不足可否用3D打印解決呢?

4.其他必需品,如溫度計(槍)、防病毒物料、清潔用品,在「衣食住行」中利民的方法,也應受同樣支援發展。

中醫結合防治減醫院壓力:在大批海外港人回來,高速增加確診及高危人士數量,香港的醫療設施可能面對很大的挑戰,如果中醫藥可預防,可減輕症狀,降低重症發病率,加快改善肺部病灶,縮短病程,減低使用深切治療設施,提高臨床治癒率,可否使用此策略減壓、求存?

撰文:黃譚智媛_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

 

[信健康] 防範疫情非難事,健康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