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23日

卡夫卡 圈來圈去

唯一不變 一直在變

樂壇變色龍大衞寶兒(David Bowie)窮一生精力,在音樂世界無間斷地進行創意實驗,時而流行時而前衞,忽爾搖滾忽爾電子,樂風千變萬化雅俗共賞,直至2016年臨終前最後一張專輯Blackstar,仍在研究新世代前衞爵士樂結合流行曲的可能性。試問哪位死忠粉絲或樂評大師,最能明白Bowie每次的創作用心?

相信,連Bowie自己也不能二話不說就給你最確切的答案──這便是藝術創作與實驗之間最弔詭之處,不斷求變勇於探索,是箇中原則。「唯一不變的是一直在變。」這是進念.二十面體實驗劇作《建築城市》其中所強調的文本,創作總監胡恩威好像從未公開表示過,在其數十年創作生涯中曾深受David Bowie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跟Bowie是同路人,走着同樣是勇於探索不斷求變的藝術創作實驗之路。

Bowie同路人

吾道不孤,實驗劇團雖以其帶實驗性的藝術語言去說故事,哪管是最簡單不過的平凡人生活逸事,或是震撼人心的大時代動魄史詩,偏鋒也不一定曲高和寡,就如Bowie的「柏林三部曲」Low、HeroesLodger,世人也唱得琅琅上口:「You can be heroes, just for one day...」知音者自然對號入座。

胡恩威讀大學時主修建築,多年來亦一直沉醉於以建築為創作主題,2009年策劃了「建築是藝術節」,舉辦以建築主題的劇場演出、展覽、講座及研討會等,以兩年一次的形式持續舉辦。創作概念源自二十世紀意大利建築師阿道.羅西的同名著作的《建築城市》,於2017 年首次登場,並於2018年獲頒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活動及舞台空間銀獎。

2019年,加入了香港搖滾樂團「何超與海膽仔」(Josie & The Uni Boys),以及鋼琴家黃家正等現場音樂演奏新元素後,《建築城市》再度登上舞台──胡恩威藉這集建築、音樂與劇場的實驗,在舞台上搭建竹棚和持續變化的多媒體影像、音樂和燈光之下,呈現了香港獨有的城市面貌。往後,於2019年11月《建築城市》更移師上海大劇院再度公演,文本沒變,變的只是演出城市的面貌和懂得對號入座的實驗劇場知音者。

建築為主題

在上海看演出的觀眾傳弘被這部音樂劇所打動,他認為劇場的空間本是有限和靜止的,導演運用多重元素使得劇場成為一個無限的流動空間。從天而降的文字碎片,交替閃爍的紅綠燈符號,閃爍跳動的城市影像,旋轉移動的「竹棚」裝置,四處迴響的都市背景聲,空間變得瞬息萬變,一如香港流動和多變的都市本質。另外,核心台詞的反覆敍述和交疊,促使觀者不斷反思何為記憶。在這部劇中,小人物用勞作、音樂和漫步的方式,向他們的城市致敬。「忘記一個人,和忘記一座城市,有什麼分別?」導演用這樣的設問,讓觀眾再去思考都市空間與人的關係。

另一位來自上海的劇團團友刀刀,亦表示進入實驗劇場最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千萬不要帶着去看音樂會或戲劇的心情。在習慣於聽一個故事的今天,用詞語和影像串連起詩意的表演,觸發觀眾的想像,是一種冒險。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放下成見,打開心靈,試試新鮮的表演,其實也是有趣的經歷。

「唯一不變的是一直在變。」David Bowie的音樂創作如是,進念胡恩威的舞台實驗也如是,廣大的受眾們也該如此。

撰文:卡夫卡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