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24日

卡夫卡 圈來圈去

由小木屋到全城困獸鬥

城市陷入絕望情緒,在無盡的困獸鬥中似乎愈難愈去掙脫什麼。當不少演出頻頻取消之際,早前演出的舞台劇《親親麗南》卻場場爆滿,雖然故事創作於九十年代,以愛爾蘭為背景,但當中的壓抑情緒,觀眾不難有共鳴。演出也讓人想起年中出版的《酒神的抗爭》。

《親親麗南》的原作者是英國知名編劇Martin McDonagh,他最為人熟悉的作品是備受讚譽的《廣告牌殺人事件》。故事背景設定於他愛爾蘭的鄉下麗南,愛爾蘭於英國的衝突和愛恨情仇,香港人或許陌生,然而在大國旁邊,這個小國被大英欺壓多年,1845到1850年發生的愛爾蘭大饑荒,倫敦政府不但沒有處理,更將糧食運走牟取利潤,觸發獨立運動,最終因超過一半人支持而成功。沒有獨立的北愛也因為爭取自治權而爆發多輪衝突和鎮壓,最後由前港督彭定康在1998年被派往停火的北愛進行警隊改革,政府和民眾關係才有所改善。

母女倆愛恨交纏

《親親麗南》(The Beauty Queen of Leenane)創作於1996年,雖然講的只是一對鄉村母女如何在木屋中困獸鬥,但很多細節都呈現出愛爾蘭與旁邊大英帝國之間的衝突,因為無法在大英找工作容身,已屆中年的單身女人Maureen(蘇玉華飾)一直在麗南的鄉村小木屋中與71歲母親Mag(葉德嫻飾)相依為命,然而她們的關係不單不親密,更互相折磨,母親以情感勒索掌控Maureen為自己做事,又用各種方法禁止Maureen出去社交,好專心留在家陪伴自己。而Maureen也用各種方式,例如買難吃的餅乾,言語奚落,來故意折磨母親。

兩人沉悶的生活因為山頭對面的鄰居Ray(凌文龍飾)而改變,他特地來邀請她們出席歡送會,會上,Maureen與Ray的哥哥Pato(潘燦良飾)重遇,點燃愛火,一夜風流,卻激發母女衝突,Maureen以為Pato可以帶自己逃離被嚴密監控的生活,Mag卻故意揭其瘡疤要嚇走對方,女兒對自由的渴望,母親對失去的恐懼,激發層層恐怖衝突。

個人的小悲劇和社會的大悲劇互相扣連,在困鎖的鄉村,經濟發展落後的愛爾蘭,人命就如草芥,人民被迫捨棄家鄉尋求更好生活,依然被輕視被貶低,沒有一處是彼岸,那種絕望氛圍讓人坐立不安。不得不提每個演員都表現出色,尤其是葉德嫻帶出母親角色的既陰險又脆弱、無助的特質,讓人很是同情,而蘇玉華同樣收放自如,與葉德嫻傳神演繹相處了多年愛恨交纏的母女。

悲觀中找到希望

走出劇場後,卡記不禁想,在這個時刻,如此困鎖的故事,為何仍有那麼多人捧場支持?想起黃國鉅《酒神的抗爭》用多個哲學家的理念探索極權統治的困鎖後,總結藝術是困頓年代的出路。因為它無法直接對應政治,講的是感情和情緒,因此更能提供另外的思考和想像角度,而另一種角度,正是極權政權亟欲消滅的。除了用公民社會克服極權主義中對價值和人情的消滅,克服虛無主義,克服無力感帶來的犬儒主義,更重要的是透過藝術,將被動情緒轉為主動,在悲觀環境中找到希望。

就如他提出,尼采所說到的「力量的悲觀主義」,面對絕望環境,更需要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極權統治容易將人置於孤立狀態,除了堅守自己的理念,也可嘗試理解他人。如《親親麗南》裏,無論母親還是女兒都各有隱衷,都能得到觀眾同情,當認知了每人的行動都各有原因,就能更理解彼此,接受彼此不同,用理性取代仇恨,不至太過消耗自身。就如黃國鉅用希臘酒神神話作比喻。「一個人認清生命的荒謬、自己的渺小,卻仍然投入『醉狂』的狀態,熱愛生命,把握當下自身的存在,參與宇宙間的創造與破壞,最終便能和自己、他人,甚至整個宇宙和解,重新融合在一起。」

撰文:卡夫卡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