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2日
據說,紐約市政府打算將唐人街旁邊那座樓高九層的拘留中心,改建成一幢40層高、能容納二三千人的「摩天拘留所」,消息傳來,還真嚇一大跳,除了讓我感受到當地社區人士的強烈反對外,也勾起了我的一些回憶。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座還在興建中、醜陋至極的「九層樓」,早已挑起了唐人街強烈的迴響,除了覺得它阻礙唐人街的橫向發展外,更覺得它是一項侮辱性的地方標誌。
於是,就像今天的香港一樣,每天的示威、衝突、謾罵、抗議……然而,一如所料,「九層樓」終於還是落地生根了。
那時候,好幾個我認識的華青大佬,都給關了進去,而因着美國的司法制度,政府律師與私人律師之間的鬥法,往往一關數年。
然後,慢慢地,這些華青大佬的妻妾黨羽,竟開始感受到「九層樓」位置的好處了,它非常地方便探訪與示威,原來拘留中心也像商住豪宅一樣,最重要的,還是Location、Location、Location。
此外,由於位置接近,還更方便秘密通訊,這倒是我後來才知道的。
卻原來,大佬們雖然給關了進去,很多社團內外的大小事情,還是得他們決定:劈還是不劈?去馬還是不去馬?價口多少……等等,都得他們扑槌,而拘留中心的探訪時間有限,又有「綠衣」在場,不宜太過明目張膽,一些需要盡快決定的事情,怎麼辦呢?
後來,我的頂頭「白紙扇」,想出了一條絕世好橋,利用拘留所每天的「放風」時間,當囚禁中的疑犯走過一條露天通道,前往散步時──還記得張子強在大陸落網,走過那條拘留所通道的照片嗎?──妻妾黨羽們便會站在唐人街的邊陲,各自舉起一柄雨傘,開開合合,舉高舉低,利用不同的次數、角度、顏色、大小等,向大哥發問;而大哥也會利用他們之間才明白的手勢與肢體語言,摩氏密碼一樣回答,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想來有點好笑,畫面也夠滑稽,一邊是龍頭大佬,一邊是妻妾嘍囉,就這樣隔空交流,推進社團業務,但無論如何,這,也便是唐人街早於遙遠的八十年代,便已經開始了的「顏色革命」和「雨傘運動」了。
我在黑社會的日子.七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