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21日

占飛 忽然文化

台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

台灣畫家林之助生於1917年2月2日台中大雅區上楓里,卒於2008年2月13日,被稱為「台灣膠彩畫之父」;其祖父林維修為清朝秀才,自幼家境富裕而天資聰慧。父母雖望他學醫,他卻選擇繪畫;12歲赴日本求學, 及至年長,考入日本帝國美術學校(今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習畫,師從山口蓬春、川崎小虎等著名畫家。他的「膠彩畫」備受推崇,也令這種風格得到正名。

他在24歲時入選日本最負盛名的「帝展」,其後太平洋戰爭爆發,他決定返回台灣發展,作品先後參加「府展」而連續榮獲特選第一名,從而奠定其畫壇地位,日治時代晚期,才改名「林之助」;在二戰之後,他任教於台中師範學校(現今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編纂美術教科書,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台中開設咖啡館,為台中地區重要的藝文活動場所,晚年為團結中部畫家,發起組織中部美術協會,多年以來,他一直為中部畫壇的核心人物。

 

畫室變身紀念館

自台中師範學校退休之後,他跟隨兒子移居至美國;1985年他應當時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蔣勳之邀,出任美術系膠彩畫兼任老師,遂開學院膠彩畫教育的先河,其後逐漸影響到其他美術院系,因而日漸擴大;在2007年7月,台中市文化局將其畫室列為歷史建築,在2015年5月7日,國立台灣美術館收藏其畫作《朝涼》,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列為中華民國重要古物;在2015年6月6日畫室與周邊整修完成之後,以「林之助紀念館」之名對外開放。

他除擅長花鳥繪畫,作品多半取材於生活,喜愛表現圓滿及溫馨的有情世界,協助此畫展的曾得標認為,膠彩畫本從中國古代丹青繪畫而來,簡言之,即為工筆重彩的延伸,觀念實與中國畫一樣,以色彩與墨作畫並無影子,此為東方畫;光線由右邊進來,將右邊畫得亮亮,左邊畫得比較暗,此為光線效果之表現而自由輕鬆。

就如敦煌洞窟壁畫,作畫者以膠當黏着媒介,調和礦物質顏料繪製而成,後世仍可窺其堂奧,從中可看到壯觀的神佛世界,以及古人優雅形象;也證明使用天然顏料的畫法,經得起千年之考驗。

工筆重彩的唐代畫法在中國式微後,流傳到日本,經材料精細研發而發揚光大,變成富有日本氣息的東洋畫。

台灣經歷眾多畫家,當中包括林之助努力而重新詮釋,成為富中國味的膠彩畫,台中文化中心遂出版《台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紀念全集,感念他對台灣文化藝術之奉獻。

他早年在日本及台灣參展,多以人物畫為主;壯年以後轉以花鳥畫與風景畫為大宗,中間有段時間畫風改變,與「日本畫的西畫法」同步發展,因而廣納上世紀西方大師的創作理念及技法,遂為膠彩畫另闢蹊徑,後來逐漸回歸到寫實表現,晚年作品創作數量雖然日漸趨緩,風格更趨穩健。

繪畫以外,林之助有圖案設計的作品,為美術教科書設計封面,留下許多草稿,他曾替台南大飯店繪製大廳壁畫,惜現已不存。

為國畫論所困擾

他在1969年為台中市立第七國民中學(今台中市立東峰國民中學)校舍牆面設計兩幅壁畫,作品以馬賽克拼貼手法完成,由他親自指導弟子謝峰生施工;作品介乎具象與抽象之間,時值美國之太空人登陸月球,期許學子重視太空發展及懷抱寬廣宇宙觀,在1999年921大地震之後,其中一幅毀損,現今僅存一幅。在過去的作品中,尚未留下設計者與施工者之姓名,在2006年5月29日,經他同意下,旁設置說明,並命名為《太空登月》。

與其他膠彩畫畫家一樣,在國民政府遷台初期,也曾經為「正統國畫論」所困擾;戰後省展舉行,他一直都擔任國畫部的評審委員,東洋畫以「國畫第二部」之名稱參與展覽,在地位上,感覺比水墨畫來得低。

他亦參與組織「長流畫會」,試延續東洋畫命脈,在日本與台灣斷交之後,省展並無預警,就將「國畫第二部」(東洋畫部)取消,從而激起他另以「膠彩畫」正名意圖,積極協調省展評審委員,遂令「膠彩畫」之名正式在展覽使用。

撰文 : 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