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7日

馮應謙 何瑞珠 教育講論

青少年的欺凌問題(下)

除《青少年的欺凌問題(上)》所述欺凌情況的調查外,「學童身心靈健康評估計劃(Health Behaviour in School-aged Children, HBSC)」先導研究亦收集數據,分析各項因素與學童欺凌的關係,如學生年級、性別及家境等,以供全面探討。

欺凌問題及相關因素

是次調查集中訪問小五、中一及中三年級的學生。總的而言,年齡與欺凌情況有關。其中,中學生報告曾欺負其他同學的頻率較小學生為高(小五12.2%、中一20.5%、中三17.8%);與此同時,「在過去幾個月曾被欺負的學生」的百分比分別為:小五25.8%、中一24.7%、中三19.7%,中學生報告被欺負的百分比較小學生為低。這結果與欺負其他學生的現象剛好相反,可見年幼學生較少欺凌他人,但卻較易被欺負。

網上欺凌問題方面,調查發現高年級的學生網上欺凌其他同學及遭受網絡欺凌的比率均較高。在過去幾個月曾「在網上欺凌別人」的百分比分別為:小五4.2%、中一7.8%、中三13.6%。年級愈高,報告曾欺負其他學生的比率愈高。另一方面,在過去幾個月曾「被別人在網上欺凌」的百分比分別為:小五8.3%、中一13.1%、中三13.7%,年幼學生在網絡參與或遭受欺凌的比率較低,與普通欺凌的情況有別。現今學生使用網絡的時間及機會較多,常使用網絡作日常溝通及娛樂的工具。調查發現,隨着高年級學生使用網絡時間增多,網上欺凌的問題亦愈趨嚴重。

另外,調查探究學生的性別及家境與欺凌問題的關係。普遍而言,男性學生的欺凌問題較為明顯及嚴重:無論是在學校或在網上的場合,男同學欺凌其他學生或被欺凌的情況均較女同學嚴重。另一方面,研究發現家境對欺凌問題雖然有影響,卻不明顯。

網上欺凌行為影響更大

學校或網上欺凌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是次研究分析了校園欺凌及網絡欺凌對學童身心健康的影響,HBSC學生問卷評估受訪者對自己目前生活的滿意度及健康狀態,以評估受訪者的身心健康狀態。研究發現,在校園或網絡欺凌別人及被欺凌者,其生活滿意度及自評健康狀態均顯著低於沒有欺凌別人及沒有被欺凌者。相比在校園被欺凌者,在網上被欺凌者的生活滿意度及自評健康狀態更低。可見網上欺凌行為比普通校園欺凌對學童的身心影響更大。

研究建議

本研究發現家境、家長教育程度及家長職業均與學童被欺凌並無顯著的相關。然而,是次調查是2018年的結果,近日政治事件發生後,媒體報道有關警務人員的子女受欺凌的個案,這有待HBSC主測試更全面的研究才有可能了解香港學童被欺凌的百分比有否上升及其可能的相關因素。

本研究亦發現欺凌行為會降低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及自評健康狀況,損害學童心靈健康,亦可能有礙聲譽、妨礙受害者的社交生活。雖然大部分學生並沒參與或遭受欺凌,但作為旁觀者面對欺凌行為應選擇怎樣的態度,是生命教育及培養道德觀的重要一環。學校應加強教育,引導學生待人接物共處之道,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其中,研究發現男性同學及高年級學生更大可能參與或遭受欺凌,家長、班主任,訓輔老師及校方應多加留意,特別是成績較差的男學生及高年級學生。而學生如若遭受網絡欺凌及攻擊,應向父母、老師或可信任的成年人求助。學校更應盡早介入欺凌個案及聆聽學生需要。對於網絡欺凌問題,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網頁亦提醒市民需留意網上分享資訊的風險,並對保障個人資料保持警覺。

青少年是重要的成長階段,無論在實際生活中或網絡上遇到身體及心靈的欺凌,這些經歷對青少年的成長均具有長遠而深刻的影響;為此,家長及校方需緊密留意學生身心健康,守護學生,為孩子締造安全的成長環境和美好的童年。

(本文為「教育眼」專欄文章)

撰文:馮應謙_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青年研究中心

   何瑞珠_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教研工作者、學生可以分別投稿至「校長開壇」、「教研陣地」、「學海無涯」、「STEM學堂」,每篇文章約為8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5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職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且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