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1月13日

張綺霞 幕後人語

奇斯洛夫斯基御用攝影師 柏齊斯基忠於現實

在困頓時代,即使審查與自我審查嚴重,即使白色恐怖無處不在,即使繼續有濫捕濫控,仍有許多人堅持道出真相。波蘭電影大師奇斯洛夫斯基雖已離世,但他無懼政治打壓所拍的影片,因其批判性,至今仍影響深遠。和他合作多年的柏齊斯基(Jacek Petrycki)是波蘭紀錄片攝影大師,早前應香港國際紀錄片節邀請來港。

說到蘇聯統治下的波蘭的黑暗歲月,他提到奇斯洛夫斯基改變他一生的那句話:「要忠於現實。」面對香港的年輕電影人,柏齊斯基直言:「我也很想將他教我的知識傳遞出去。」

柏齊斯基進入電影學院只是偶然,父親是電視台攝影師,並力勸兒子繼承衣缽,「雖然我不明白他的熱愛,但我也願意去考考看。」當時電影系在波蘭很熱門,平均50個學生爭一個學位,而他順利通過。「本來只想讀一年,但讀了一個月就覺得這是我要走的路。」

當時他17歲,是班內最年輕的學生,畢業後加入知名的華沙紀錄片製片廠,後被大他數年的奇斯洛夫斯基賞識和重用,拍過多套紀錄片,也成為其摯友。他形容奇斯洛夫斯基「非常溫柔、脆弱敏感、感性」,奇斯洛夫斯基對自己要求嚴格,會預先想好一切困難,做好準備,對每個人都體諒和關注。他從不罵人,如果需要改進,也只會小聲在你耳邊提點。「他的話不多,但每次開聲,都是提醒你很關鍵的事。」

巧妙方法通過審查

柏齊斯基指出,奇斯洛夫斯基的紀錄片以求真為先。有時連旁白也不會加插,也經常聚焦平凡的人,例如是在車站拍攝人們的送別場面、政府部門的日常運作、平凡的工廠看更等,呈現主旋律紀錄片以外,時代的真實。又如《醫院》用每小時劃分,記錄醫院醫生一天的日常工作,看似平凡,但在那個年代卻充滿意義。「當時人們為求自保,普遍對他人都很冷漠,但醫院內的醫護人員卻反其道而行,仍充滿人性。就算所有人都承受苦難,仍有人努力嘗試幫助他人,這是電影傳達的重要訊息。」

當時所有波蘭電影都經過政治審查,如何拍出真實,他形容「就如遊戲一般」,大家反覆拉鋸,「我們會刻意在電影中加入一些場景或小片段,很肯定這會被剪走的,用來犧牲,當有東西給他們剪,他們就快樂,忘了細想其他我們覺得更重要的片段(笑)。」

他表示,其實共產政權內部很不穩定,官員隨時被更替,每逢有新官上場,舊官都會被鞭撻,「因為錯的永遠是人,制度永遠完美和正確。」他們立刻抓住時機向新官投訴,解釋自己拍過批判舊官的作品,要求重新放映。就算不能放映,甚至被刪減重剪,他們也覺值得。「因為我們已越過邊界,在做正確的事。」

多次犯禁,最後奇斯洛夫斯基卻決定放棄紀錄片,轉向劇情片。也是因為他感受到在高壓環境下,要發聲很困難,就算只是拍平民的真實生活,但有別官方主旋律,還是飽受壓迫,讓他心灰。「電影成功,在外國影展得獎但受訪者卻因說出了真相而受壓迫,好像利用了他們,因此他寧願以虛構的故事說真相。」

但柏齊斯基依然堅持與其他紀錄片導演合作,冒險在八十年代追蹤波蘭地下反對派運動,更曾坐牢,但他不覺危險。他自嘲是反對力量中的頭號攝影師,警察曾突擊登門拘捕,他馬上換走攝影機裏的影帶,藏在襪子裏,幸保不失。他表示,當年波蘭欠下西方國家巨債怕被追討,因此打壓也不敢明目張膽。「所以容許反對聲音的電影在西方國家播放」。

就如柏齊斯基參與拍攝,充滿爭議的電影No End,講述在波蘭,無論選擇靠攏政府加入共黨,或奮力為自由抗爭,或不聞不問投向安逸,都脫離不了悲慘命運,反映高壓統治下苦無出路的心情,也得以在西方上映,備受讚譽。但電影在波蘭備受各方抨擊,反對派認為電影無法反映現實,共黨也認為作品太挑釁。他表示,這爭議性也是奇斯洛夫斯基出色的原因,無論拍攝什麼,都有自己獨特的角度,充滿批判性。

 

寧到戰地拍出真相

如果奇斯洛夫斯基仍在世,柏齊斯基相信他不會再拍任何作品,因為早在九十年代他已因堅持己見,兩面不是人,「法國人給他機會和資源,他卻與西方格格不入,想回波蘭拍,卻備受批評乃至羞辱。」對於其在1996年猝逝,他不無感嘆,認為他逝世前將自己消耗太盡。「他在數年內拍了15部長片,包括《十誡》、《藍白紅》三部曲等,常人不可能做到。」

他記得自己初出茅廬時想法幼稚,是奇斯洛夫斯基教他紀錄片是什麼。22歲那年,他以片廠官員為題拍紀錄片,奇斯洛夫斯基看過作品後跟他說:「我不是批評你,但你要明白,在你眼前有兩條拍攝路,一條是得到錢財、平步青雲,另一條是和我們一起,雖然窮困,但忠於真實。」他很震撼,當下說「我會和你在一起」,於是開始兩人長久的合作,這句話也影響他一生。

拍攝50年,他仍堅持拍攝忠於真實的作品。波蘭獨立後變得開放,他看到國家仍充滿各種問題,但人們卻變得更保守,不輕易批評新政權,他想拍批判性作品也飽受壓力,因此寧願跑到戰地呈現真相。他採訪過車臣大屠殺、南斯拉夫戰爭等,也深入追蹤盧旺達的種族滅絕、烏干達的兒童戰士,屢度被槍指頭,他卻不恐懼。「在戰爭中,士兵其實表現得很兒戲,好像孩童的士兵殺手遊戲。我也融入那氣氛,置安全於度外。」

有次士兵衝向攝影隊,表示要射殺他們,他如孩子那樣嘻皮笑臉走上前打開衣服,叫他們開槍。「我那時根本沒細想,只是學他們的行徑做出下意識的反應。」

在科索沃戰爭,他更走上最前線拍攝,在狙擊手砲轟下奔跑逃命,「你聽到甚至感受到子彈在四周發射的能量,如擊中頭部,應會直接爆開,但我感覺這不會是我,一定會射失。不是勇氣,只因覺得自己在做重要的事,別無選擇。」

 

柏齊斯基小檔案

出生地點:波蘭

出生年份:1948

曾獲獎項:BAFTA最佳攝影獎

 

 

撰文 : 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