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9日
香港人熱愛台灣,尤其是美食。講到台灣菜,不得不提牛肉麵。除了經典的紅燒和清燉牛肉麵,還衍生出番茄、沙茶、葱燒、麻辣等獨特口味。從牛肉麵一條街到國際牛肉麵節,可以看出牛肉麵在台灣人心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來自高雄的「香腸爸」鄭國濱就示範了充滿眷村風味的紅燒牛肉麵。
「紅燒風味牛肉麵可能起源於高雄市岡山區空軍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國民政府為國軍及其眷屬興建、配置的村落),是國民政府遷台後外省人在台灣創造的美食。渡海來台的老兵因思念家鄉而開始製作紅燒牛肉麵,加上岡山當地產的辣豆拌醬而成名。」「香腸爸」分享道。
川味遇上台味
原來台灣人早期並不吃牛肉,更有「毋食牛犬,功名袂顯;食了牛犬,地獄難免」的說法,這可能與農業社會耕牛作為重要生產力而非食物有關。而台灣早期的主食亦以水稻為主,所以台灣牛肉麵的歷史其實並不長。
初期的台灣紅燒牛肉麵店強調「川味」,除了牛肉麵,也賣蹄花麵、粉蒸肉、粉蒸肥腸等四川菜。
有說紅燒牛肉麵由成都菜「小碗紅湯牛肉」改良而成。當時駐紮在南部的國民政府空軍基地的廚師多來自四川,他們把家鄉的豆瓣醬、花椒、八角等香料與牛肉一起燉煮,加上用美援麵粉製作的麵條,紅燒牛肉麵便成為眷村家家戶戶都會做的家常麵食。
有別於以花椒、胡椒和高湯為基底的清燉牛肉麵,紅燒牛肉麵的紅油是它的關鍵。「香腸爸」特別指出:「煮好的紅燒牛肉湯有一層紅油,紅油是從辣豆拌醬和牛油、花椒而來,也混合了所有材料的香氣,請不要嫌棄它太油。處理牛肋條的時候等煮好後才去除肥油,因為紅燒牛肉湯內要有牛油才好喝。」
在家裏做紅燒牛肉麵,可以在爆香辛香料和醬料後加入水和牛肉一起燉煮。不過這個做法雖然方便,卻會流失牛肉、牛骨的味道。「香腸爸」就建議牛肉湯、牛肉、紅燒牛肉湯汁都分別做好備用,這樣才能保留牛肉的肉味和牛骨湯的鮮味。「熬牛肉湯最主要的是時間,如果改用燜燒鍋,或壓力鍋,可少一半時間。」他分享道。
古月聚老闆──鄭國濱
在台灣開過餐廳,於大陸做過台幹、管理工廠,最後在香港成家立室。思鄉情切的他想起老家的台灣香腸,於是開始自己動手做,又分享給在港台灣人,被同鄉稱為「香腸爸」。後來更開設工場及餐廳,炮製各種台灣古早味。
撰文 : 徐昇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