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9月11日

愛拉 熒幕焦點

人權紀錄片電影節 呈現七地抗爭故事

社會的抗命風暴愈演愈烈,白色恐怖蔓延,穿黑衣往往成為被攻擊對象,連醫護人員和記者也屢屢成為目標,人權如何得到保障, 市民如何能保有免於恐懼的言論自由,成為許多港人關注的議題。

雖然其他地方的經驗未必能完全應用於香港,但這些年來,世界各地的群眾不斷抗爭,最後取得成果的例證,也能為本地人帶來不少啟示。即將開展的第9屆人權紀錄片電影節,選擇了7套與人權抗爭有關的電影,幫助人們在紛擾之中,對於當下和未來行動的方向,有更深刻的反思。

今年的人權紀錄片電影節由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主辦,將於9月27日至10月4日舉行,主題是:I Xpress 我敢講,選映的7套電影,可讓人更理解世界各地的人如何通過各種方式,表達想法和訴求,爭取不同的人權和自由,也讓人更去反思當下的情況。

開幕電影《沉默共犯》(The Silence of Others)是艾慕杜華出品,由艾美獎導演夫婦Almudena Carracedo及Robert Bahar執導。在目睹社會人禍發生時,保持沉默是自保的方式,但見證如此龐大的暴力與不公義發生,許多人都選擇不聞不問,只是保存自己的安逸,也成為幸存者心中的傷痕。紀錄片花了6年時間拍攝,追蹤佛朗哥自1939年上場起,以法西斯獨裁統治西班牙40年,而人們如何在目睹龐大的苦難仍保持沉默,至七十年代獨裁政權終結。

苦難過後,或許很多人都選擇遺忘過去「向前看」,但如果輕易放過不義之事,相同的事將一再發生,讓受害者變得孤立無援,陷入更大痛苦,而加害者也得以逃之夭夭,沒有任何後果。一眾經過政治浩劫幸存的人,決定打破沉默,在阿根廷法庭提出國際訴訟,要所有人都重新回憶這段歷史,超越集體遺忘,去爭取遲來的公義。也提醒人,沉默與惡的距離,也許不比極權遠。電影獲得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觀眾獎及和平電影獎。

性別訴求

作為閉幕電影的《巾幗詩人》(The Poetess),講述在極端保守的伊斯蘭社會中,一個女性如何爭取空間勇敢發聲的故事。2010年阿拉伯世界真人騷節目《百萬詩人》(Million's Poet)紅極一時,卻出現了一個極具爭議性的參賽者,她是沙地女詩人Hissa Hilal,以才華成為首位闖入總決賽的女性。

雖然為了貼合教義,她從頭到腳都蓋着黑紗,在鏡頭面前也難免緊張,身軀與聲線都微微顫抖,寫出來的詩句卻強而有力,展現發聲的勇氣。在保守的社會中,她不怕成為異見者,以詩詞針砭伊斯蘭教令,公然在電視節目上批判父權對女性的不公,最後惹來死亡恐嚇,甚至連累家人也活在恐懼中,但卻毫不退縮,展現捨我其誰的決心。而她的努力也沒有白費,引起關注後,不少男性也拜服她顛覆性的作品,看似無法動搖的社會體制似乎有所鬆動。

對女性的壓迫,在印度同樣嚴重,性罪行的普遍,其實與性教育低落和社會性禁忌有關。《性在有專欄》(Ask the Sexpert)以91歲的性專家Watsa醫生為拍攝對象,他一直無懼禁忌,在報章上撰寫專欄40多年,回應市民對性的疑問。當中不少荒謬的問題,反映性教育的落後,例如竟有人相信性交後倒檸檬汁或橙汁進陰道會有避孕效果。

這位性醫生不但仔細教育普羅大眾各種性知識,其幽默風格也吸引人眼球,但無論他如何努力,總是被保守人士指摘破壞風俗道德,甚至面臨訴訟,但卻有愈來愈多人支持和擁護,讓他變成性專家,打破性禁忌,也藉此推動兩性平等。

極端例子

雖然近日香港示威者的抗爭手段比之前激烈,但不少外國人均表示,對比他們本國的示威,可謂小巫見大巫。《割席之後》(Exit)讓人真正了解何謂極端暴力,聚焦納粹、聖戰、反法西斯等大型屠殺和傷人事件,導演自己更是個前右翼極端主義者,到訪美國、德國和丹麥等,尋訪極端分子變節者。

這些變節者包括丹麥前左翼分子、曾參與法國恐怖襲擊的法國人、聖戰分子、納粹黨員等,看他們如何看待過去的所作所為,當時為何失去道德的判斷,參與無差別傷人的極端暴力行徑,而如今又是如何與這段過去共存,帶着愧疚活下去。也讓人思考,在採用更激烈的抗爭時,如何守住道德界線,不被暴力和仇恨摧毀自己,變成自己所要對抗的人?

台灣與香港的抗爭經驗經常彼此參照,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會後成功推翻服貿議案,也常為香港抗爭者參考。而所有參與過這場運動的人,也有了更大的成長。《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以這場運動為主線,追蹤了兩個背景立場截然不同的人物,一個是反對與中國經濟更為融合的台灣學運新星陳為廷,另一個則是很喜愛台灣的中國留學生蔡博藝。原本沒打算拍攝動盪的抗爭場面,中途卻發生太陽花學運,是台灣24年來最大型的社會運動,改寫了社會,也改寫了這兩個人的人生。

光環伴隨着衝擊,青春期結束太快,還未完全成熟就已經要應付大人世界的各種爭鬥,陷入人生低潮。本來單純反抗體制追求一個更好的國家的夢想,受到很大的挑戰,紀錄片最想透過人物呈現的不是政治,而是人性。

最近曼德拉的名字常被提起,《與曼德拉同行》(The State Against Mandela and the Others)記述了1963年那場讓曼德拉及戰友被判終身監禁的歷史性政治審判,審訊長達9個月,似乎宣告理想的夭折,但這只是抗爭過程的一部分。如今受審的人和他們的家人聽回當年審訊的錄音,忍不住露出驕傲的微笑,無悔為民主自由付出過。

導演訪問過曼德拉的戰友與他們的家人,展現這場運動中對自由、信念、人權、愛、責任的堅持,以及這些信念如何融入每個抗爭者體內,成功推動過去50年的南非民主發展。

在塔利班眼中,重金屬音樂是撒旦的舞曲,然而一群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卻無懼死亡威脅,在一個秘密車房裏組成阿富汗的第一隊重金屬樂隊,被拍攝成《搖滾吧!阿富汗》(RocKabul),以音樂表達對自由的渴求,同時也解放一直被抑壓着的人們。但人身安全的威脅愈來愈大,這群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或許要離開才能讓性命與夢想共存,當中的心情,也不難在此地找到共鳴。

撰文:愛拉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