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日
青花瓷為極具中國特色的器物,明清時期的更屬珍品。因當時工藝技術成熟,工匠製作出高水準作品。大型展館多展示宮廷級的青花瓷作品,惟當時民間工匠同樣技藝嫻熟,瓷器圖畫抽象卻生動,別有一番意趣。簡筆畫又稱減筆畫,早於南宋時期出現,用筆粗獷簡練,寥寥數筆已捕捉所繪對象的特徵,既寫意又不失形似。兩者同樣展現藝術創作中的寫意畫風。
現正舉辦的《中國簡筆畫:簡筆畫青花.謝之光簡筆畫》展覽(至10月5日,一新美術館),展出由「雲泉簃」所藏超過160件明清民窰製作的青花瓷,以及二十多幅現代上海畫家謝之光的簡筆畫作品。
是次展覽以「簡筆畫」為主軸,突顯民窰青花瓷上簡單而抽象的圖畫,配合謝之光晚期的簡筆畫,兩者相映成趣,帶領觀眾以一新的角度欣賞在不同素材上的寫意風格。
逾百民間日常瓷器
明清兩代是燒造青花瓷器的高峰時期。而是次展出的百多件日常瓷器,雖然品質及畫工不及御窰產品,但從不同的紋飾可窺的藝術魅力、寫意的畫風和豐富的題材使作品妙趣橫生。以明晚期流行的嬰戲圖為例,畫師以大小圓圈代表頭顱與軀體,幾根線條表達頭髮和四肢,造型抽象但生動,盡顯民間工匠的創意。民間青花的裝飾便恍如無名畫師在瓷器上創作水墨畫,值得大眾前來賞析。
展覽的另一部分是謝之光晚年的簡筆畫,主要以花鳥及山水為題材。受吳昌碩及齊白石的畫風影響,謝之光喜以篆書圓潤的筆法勾勒花形,又以較艷麗的顏色點花,所繪的花鳥走獸帶有幾何形象,樸拙有趣。
在早前的展覽開幕儀式上,主禮嘉賓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陳承緯、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主席黃英豪、饒學聯匯創會會長饒清芬、雲泉簃主人鄧偉雄,以及孫少文基金會創會主席孫少文。
同場設舊香江相展
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在開幕禮中表示:「是次展覽以簡筆畫作主題,以民間青花及謝之光的作品作演繹,對比不同時期,不同教育層面的創作者所繪的風格。民間青花的簡筆畫反映當時的民生生活,創作自由多變,這種畫風也受後來的專業畫家傳承下來。我期望透過這展覽提升市民對中國民間工藝的興趣,為藝術研究開拓新領域。」
此外,美術館同時舉行《梁煦華:遠望香港》攝影展,展出60幅已故本地旅行家梁煦華由七十至九十年代拍攝的照片。觀眾可從中細看數十年前香港的鄉郊景色以及城市風光。
撰文:卡夫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首款獲批毋須接受生物標記測試 復發性卵巢癌維持治療新突破 |
上一篇: | 偏差的世代:是因是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