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5日
這裏不談家國情仇,只講文化差異。
有人會說,日本是香港人最熱門的旅遊熱點,去到日本吃喝玩樂,每一件事都是那麼美好。日本製造,是質優保證的標誌。
這些,我完全同意。日本文化中,有一種基因,可以解釋所有社會現象,而且是當中的核心。因而在各式各樣繽紛多彩的文化表徵中底下互通。
第一組基因,叫做尊嚴。很多年前,聽東京回來的朋友說,當地無論經濟多壞,都不會有人做乞丐。後來,街上的「犀利哥」增多,是人們「選擇」了這種生活,不算乞丐。
尊嚴是生活態度的起碼標準。沒有尊嚴,便是羞恥。羞恥的狀態,是生不如死的感覺,換句話,是比生命還要寶貴的東西。
尊嚴引伸的行為,是自律和規範。為了維持尊嚴,便必須活得體面。要刺痛一個日本人,可以從他的尊嚴下手,必然可以令他重重致傷,不過小心反彈。當然,要做到如此,你的行為舉止必須無懈可擊。到了最後,還是回到日本人的邏輯基因,就是尊嚴之爭。
尊嚴的生活態度,產生很大的壓抑。在體面的背後,是陰暗的扭曲思想和行動。就算AV和明星包裝亮麗,但底下卻有用女性分泌排泄物煎蛋吃;還有戀物癖及癡漢,有女友人被跟回家,只為求得身上穿的絲襪,「沒有其他惡意」。也有女性專用車廂;手機設計禁絕靜音拍攝,因為變態偷拍者眾,「喀嚓」一聲原形畢露。
沒有垃圾桶的整潔街道,卻在家中囤積一件件繭居族;沒有必然的幸福美滿,卻有出租家人「妻代行」服務。尊嚴和體面,把每個人活生生用牆彼此堵住了。龐大尊嚴底下,是放浪形骸和扭曲畸形。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