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6月22日

伍懷璞 國學與生活

「大灣區」之惠州未來發展

本欄早前介紹,惠州自古便是嶺東和東江流域的政治、 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有「粵東門戶」之稱。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惠州也是東部門戶城市,具有重要地位,故在「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中,惠州有其獨特的優勢,有意到惠州發展者,宜多點了解。

惠州,地處廣東省東南部,廣東三大水系之一的東江及西枝江橫貫其中,造就了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特色。惠州歷史悠久的客家僑都文化,又使其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美譽。惠州毗鄰廣州、深圳、東莞和香港,位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又使其在經濟發展上獨享區位優勢之先,不斷跨越騰飛。改革開放以來,惠州城市發展的30年裏,從「臨湖沿江」到「沿江向海」,惠州的城市發展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引領下,由湖而江到海,格局不斷提升,正向着「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城市」的目標穩步邁進。

回顧惠州經濟基礎

本欄早前介紹,惠州從秦朝開始,便是東江流域的碼頭重鎮,商賈雲集,商業發達,至明清時期,其開發尤為顯著。因惠州沿江靠海的優勢,其對外貿易歷史悠久,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沿線許多國家和地區早有往來。早在北宋時,惠州東平窰瓷器暢銷東南亞、西亞、非洲北部等世界各地。東漢末年,道教文化也是從惠州,傳至香港、澳門及東南亞各國。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中國較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惠州與世界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惠州是前沿城市之一。1979年,從惠陽地區籌劃設立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深圳,同年惠州市也出現「三來一補」企業,成為中國探索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的發源地之一。

多年來,惠州積極實施外向帶動發展戰略,如殼牌、三星、科銳、飛利浦、東風本田等一大批著名廠商,先後在惠州設立了生產和研發基地。世界500強企業有31家在惠州投資設立了59家企業。與此同時,惠州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並且鼓勵引導優勢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着力培育本土跨國企業。以TCL集團、德賽集團等為代表的一批大型骨幹企業,便是通過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成功實現了「走出去」。

在「大灣區」優勢

惠州,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綠色生態城市,也是一座快速發展的工業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群中,惠州具有其獨特的城市優勢。筆者總結數點如下:

一、生態資源優勢:近年來,惠州對城市發展定位為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土地、森林、海洋湖泊、河流濕地等,是傳統經濟中曾被忽略的一般要素資源,在現代經濟體系中,其獨特的作用和地位,正在日益突顯。惠州應該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準確把握住這一核心優勢,向生態資源取得效益。

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區域典範,珠江三角洲核心成員城市的城鎮化過程十分迅速,土地成為制約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惠州陸地面積1.16萬平方公里,海洋、河流、湖泊、森林等生態資源十分豐富,有着較為充足的自然資源稟賦,特別是土地資源,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特別是珠三角城市群中,優勢更是非常明顯。這將會為惠州承接「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科技、高端產業轉移,提供充分的土地資源保障,同時也能夠為惠州區域產業的縱向升級,提供足夠的城市發展空間。

二、交通及政府布局:惠州具有沿江沿海的區位優勢,將構築「海陸空鐵」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在對外交通及政府布局上,重點打造「三網兩港一創」。

「三網」:分別是1.高速公路網、2.軌道交通網、3.寬頻通訊網。在城市規劃區內,將形成「五橫、四縱、五加密」的高速公路網絡。地理學上指「路通財通,路到財到」,故此這「三網」,會把惠州的經濟提升。

「兩港」:一是海港,城市規劃區內規劃荃灣、東馬2個沿海港口區及5個作業區,預計到2035年,惠州港的總吞吐能力達2.5億噸;二是空港,惠州機場定位為珠三角千萬級幹線機場之一,主要服務惠州、汕尾、河源及深圳東部地區,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路通財通」,「兩港」的發展,亦會提升惠州的經濟。

「一創」:在惠州仲愷高新區,當地政府特別地成立了一個名叫「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協助港澳青年在惠州創業。這個項目,坐落於一個名為滙港城的綜合建築群內,並已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筆者曾路經此地,發現此建築群坐落於仲愷高新區的和暢五路。單按地理龍脈而言,這建築群一帶是一個聚寶盆。另和暢五路是惠州未來的主要通道,地理上稱為「大龍脈」,或今稱之為「大動脈」,故可為惠州仲愷區的未來發展,變成另一全新的地標。因此,有意到惠州創業及發展者,可多作了解。

三、產業布局優勢:2017年發布的《廣東省先進製造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進一步明確了惠州以電子資訊和石油化工兩大產業的支柱地位。在電子資訊產業方面,以TCL、德賽、華陽、三星、科銳等大企業集團為龍頭,形成了高端電子資訊產業集群。在石油化工產業方面,規劃明確提出着力打造以廣州、珠海、惠州等市,為重點的石化產業基地的目標。目前,惠州大亞灣新區以殼牌和中海油為代表的石油化工企業規模增速明顯,石油化工成為支撐惠州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從「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目標和產業布局上看,惠州的基礎產業布局較為厚實,產業發展特色較為鮮明,產業發展後勁十足。

撰文 : 伍懷璞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