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
「當時我直頭想死,坐咗喺窗口㗎喇!但諗到阿媽咁辛苦養大自己,何必揀呢條路呢?」李紹鋒原為港青短跑運動員和丙組足球運動員,卻因比賽受傷而夢想幻滅,更欲輕生。後來阿鋒轉而學做鐵板燒,二十多年來一直累積經驗,終能再次綻放光芒,今年加盟至「竹」日本料理掌管鐵板料理。「我們不是廚房佬,是廚師!我不敢自稱老師傅,我只是想告訴年輕人:不要放棄自己。」
初見李紹鋒,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健談,更笑言自己「唔講嘢會死」,又表示平日工作也是一邊在客人面前做鐵板燒,一邊談天說地。「我們常常和客人傾下偈,飲下酒,氣氛都好啲!我仲試過和客人飲酒飲到凌晨時分!」阿鋒爽快地說道。
既然阿鋒習慣邊煮邊傾,索性就在鐵板枱後開始把他的故事娓娓道來。
因傷陷入人生低潮
「我細個唔鍾意讀書,一睇書就會瞓覺!」阿鋒年幼曾到外國讀書,12歲隨家人回香港,但學業成績差強人意,不過阿鋒運動表現不俗,熱愛足球,更成為港青短跑選手,可惜他在一次比賽中受傷,從此與職業運動員無緣。「當時我參加丙組聯賽,在跑馬地一號場,比賽途中我突然十字韌帶斷裂,啪一聲!好大聲呀!」後來阿鋒需要做手術,並且接受3個月的物理治療,「就算駁返(十字韌帶),行路都好似甩下甩下咁!」自此他一度陷入低潮,形容是「攤在家中行屍走肉」的過活。
「當時我有半年多都完全低沉,直頭想死咗去,坐咗喺窗口㗎喇,但想到既然阿媽咁辛苦養大自己,何必揀呢條路呢?我是家中大仔,是媽媽的第三胎,所以她生下我經過一定的痛苦,實在對不起她。」如今阿鋒憶述當年似乎雲淡風輕,但他直言:「我現在都已為人父,諗返轉頭,更覺得不忍心。」
後來阿鋒的母親勸喻他不要終日在家,出去學門手藝,於是阿鋒轉而學做鐵板燒,他說:「本來我想去學做壽司,但見工時誤打誤撞被分配去鐵板燒!」結果他努力由低做起,直至執起鐵板燒肉刀叉和煎鏟,一做就做了二十多年。
煎煮佳餚盡顯功架
阿鋒烹調鐵板燒的經驗相當豐富,曾任職香港多間高級日本餐廳,今年加盟「竹」掌管鐵板料理。他即場炮製多款佳餚,如昆布鹽焗南非鮑魚,鮑魚肉質肥美厚實,並以昆布及海鹽蓋着鮑魚焗製,以昆布的海藻味來提升鮮味,加上以鰹魚高湯、海膽及三葉製成醬汁,香濃鮮甜。另一款是鐵板香煎龍蝦,採用本地龍蝦,肉質結實,鮮味彈牙。阿鋒即席在鐵板拆肉煎煮,手勢相當利落,掌控自如,更顯功架。
吃鐵板燒當然少不了和牛料理。餐廳採用被評價為日本最高級別的飛驒和牛,煎至五成熟,肉味香濃,油脂甘香均勻,不會過於肥膩,蘸以秘製洋葱汁,滋味濃郁。阿鋒一邊閒聊,一邊從容不迫地展現利落的刀工,製作一道道宛如藝術品般精緻的料理。
談到做鐵板燒最大的挑戰,阿鋒直言是面對客人,「前面坐着3個客人,每人口味不同,你作為廚師,該如何滿足所有人呢?我每日都是面對這些挑戰。所以廚師必須了解每種食材,也要有足夠經驗去控制鐵板溫度火候。每次都是即場做,冇得輸㗎!」
拒稱廚師為「廚房佬」
阿鋒如今事業有成,除了感謝母親當年的鼓勵,也由衷感激恩師馮師父,「師父也教懂我很多做人處事的方法,我現在依然叫他做『老竇』。以前師父認你做仔,要擺返幾圍,老派人很重視這些情誼。現在的師徒關係都不像以前了!」阿鋒坦言非常擔心鐵板燒行業人手不足,出現斷層,他提到:「好多人覺得廚師只是『廚房佬』,我經常強調,不要用『廚房佬』來形容,廚師這個專業值得受人尊重。廚師需要具備很多知識,例如食材挑選,如何搭配不同材料。」
「以我自己為例,讀不成書,去學門手藝,便要去努力做好。最重要是你有沒有用心做好你選擇的工作。只要你有心學,無論你是男或女,有沒有做過壞事,不緊要,我只是想這個行業有更多有質素的廚師。」他十分重視循序漸進,學廚必須打好根基,「有個徒弟於18歲開始跟我,至今已經8年,我不怕教識徒弟冇師父,我更期待他有一日坐上我的位,做大廚!」
記者笑言阿鋒外表年輕,說話卻帶着老師傅口吻,他依然從容不迫地說:「好老餅對吧?我17歲開始做鐵板燒了。有人會話,『阿鋒做大廚喎,懶巴閉?』我捱到十隻手指頭爛晒,你又見唔見到?我很想鼓勵年輕人入行,我不敢叫自己是老師傅,只是想告訴年輕人,不要放棄自己。」
撰文:黃靜美智子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