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0日
上月徠卡宣傳片鬧出大新聞,我寫了篇關於MP型號的,以為我偏愛那台?是,也不是。Leica似女神,Nikon的FM2似糟糠之妻。
如題,我以此與同好討論,起初大家不明白我的選擇,當我說請認真審題,朋友便會心微笑了。什麼情況世界只能保留一部相機?恐怕經歷大浩劫吧。正如前賢說只能保留一卷《聖經》就保留《聖經.約伯記》,並非它最出色,而是它講劫後重生。古往今來教你如何成功的書很多,教你如何面對暴敗的書很少。
救命工具不用電
FM2堪稱逆境相機。想像一下,浩劫過後,電力供應都成問題。數碼機缺電寸步難行;FM2發表於1981年,不算最早機械機,恰恰相反,它代表機械機圓滿收官之作,接着的後繼機種FM3A愈發依賴電子,遑論其他標榜現代化的了。許多人誤會,以為不涉電子便不夠先進,其實,純機械物理才可靠,正如勞力士手錶,正如戰場上士兵的槍忘記充電怎麼辦?實情是不用,救命工具要不用電都運作到。
相機當然是攝影師救命工具,FM2唯一耗電在測光,而測光,稍具經驗者能夠自行判斷,我便習慣不入電,連鈕電發霉的風險也杜絕。憑拉過片桿(俗稱雞髀)牽動彈簧,即可揀1秒至1/4000秒快門。1/4000秒快門、1/250秒閃燈同步,至今仍屬很多電子機所未達的標準。扣上過片桿,又可防止誤觸,形同電子開關掣,這是Leica MP亦沒有的聰明設計。新世代會嫌FM2沒反光鏡鎖、沒1/3級曝光調整等等,其實它的自拍桿、手動菲林設定已經填補上述。FM2啟發思考,愈用愈發現它幾乎涵蓋所有需求,表面看來卻簡約得不帶一顆多餘按鍵。
決定性瞬間概念
硬拗的話,你知道死穴──FM2是影菲林的!世界浩劫既然停電,何況菲林呢?對,廢墟重建就要教育,攝影原理在小學課本寫明:相機是不透光黑盒,鏡頭用來採集光線,反璞歸真。你倒拿數碼相機或手機試試,看不到的,因為太複雜,反令人數典忘祖。FM2不裝菲林,剩下是最佳教具示範,打開機背,讓學員親睹影像的形成,手動對焦,重新感受那決定性瞬間的心靈悸動。由零開始,薪盡火傳,永不怕絕望。
「決定性瞬間」,源自法國Leica大師Henri Cartier-Bresson提出的概念,我認為適合套在FM2,因為人人買得起。
FM2耐操、產量大,二手價視乎品相維持在二三千元左右。很長一段時間,業界即使另有旗艦機,仍常備一部通用新款周邊配件,甚至改裝成即影即有機背。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說完機身說鏡頭,宜配105/2.5。這支元祖比FM2歷史更悠久,National Geographic著名的阿富汗女孩照片由它拍成,證明堅固和成像細膩,足以供戰地記者信賴。
為何我寫這篇?因為封殺華為。姑勿論誰是誰非,頂尖科技如此脆弱,世界如此紛亂,凡事毋忘初心,告訴孩子,什麼價值比較恒久,有朝一日,用黑卡紙摺個相機也輸人不輸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法國老畫家的浪漫世界 |
上一篇: | 有暴力 沒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