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1日
朋友周小姐知我愛推理小說,介紹我讀唐隱的《蘭亭序密碼》。據報道,唐隱本業IT麗人,但國學根柢深,筆下穿插唐代朝野軼聞,解謎探秘,我稱之為文科推理小說。
從書名可知,頗拾《達文西密碼》牙慧,我認為無所謂。本格推理面對現今「天眼」恢恢、科學鑑證的衝擊,完美犯罪和純靠智慧破案已難以成立;訴諸考古、歷史、文獻和藝術等文科內容,倒可另創新天。因為,普羅讀者對尖端科技不能理解,對傳奇掌故則較易產生共鳴,東西方皆然。
常見錯摸
《蘭亭序密碼》大膽猜想唐太宗收藏王羲之書法名帖《蘭庭序》的秘辛,謎底正正建立於文字遊戲。靠某種文字的特性來設局,注定要面臨翻譯時的隔膜,例如我們看日本推理,最怕見到「兇手名字暗示在平假片假五十音中」之類,外國人怎懂啊?反高潮。不過都顧不得了,中文推理小說畢竟未遠征海外。
為免劇透,姑且舉書中一個次要字謎的小部分為例,亦是這部分出漏洞:「首字為『懼』,末字為『心』……離合成一個『具』?」(見附圖)你明嗎?善意諒解,唐隱小姐是內地人,原本寫「惧」,「惧」拆「心」,便成「具」。好死不死,我讀的台灣繁體版,編輯把簡體「惧」改回「懼」而已,亦是兩岸三地常見錯摸。
但問題未完。背景在唐朝,想深一層,唐朝人懂簡體字麼?小說的敍事以至人物對白夾雜現代詞語,我覺得情有可原,但作為解謎鑰匙便難脫穿越時空之嫌,打茅波了。秉承《蘭亭序密碼》偵探精神,我先小心求證才敢批評。
強國心態
中文系知識告訴我,除了繁體字(正體字)、新中國的簡體字之外,自古還有異體字。某些異體字後來又被中共納入為簡體字──「惧」會是異體字嗎?《康熙字典》檢不出,蒙同學李貴生博士幫我查《宋元以來俗字譜》,得知元朝刊本用過「惧」,宋朝無紀錄,唐朝更無從稽考。況且重點在,《蘭亭序密碼》說這個字謎由宰相的贈詩而來,堂堂相國有可能寫俗字送給人嗎?
或者,唐隱小姐乾脆沒考慮過。這才是我真正要探討的密碼,並非志在雞蛋裏挑骨頭,乃關乎強國人普遍心態,這才可怕。在他們看來,新中國開天闢地、千秋萬世,唐朝人反過來跟從寫簡體字,根本天經地義啊!正如內地遊客去到歐洲,投訴服務員不講普通話,並非怪老外不學普通話,而是潛意識認定全球人類理應講普通話!服務員怎麼裝蒜不講!
唐隱文筆流暢,學問亦佳,可惜籠罩於強國心態,鬧出笑話。
我對簡體字不算抗拒,惟請別拿它來排印古籍。《廿四史》一句「帝无后」,究竟是皇帝沒立皇后抑或皇帝沒後嗣呢?
撰文 : 余家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不能被消音的性 談妮基.聖法爾 |
上一篇: | 罪犯心理 記錄無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