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5月17日

葉輝 生命通識

馬料.河瀝背.九肚

下禾輋開村太公早年曾赴美國謀生,致富後回鄉,開設及經營銀號業務,但錢莊並非設於本區,而在上環南北行,銀號客戶以行船的人為主,因行船者通常會透過船公司將薪金寄存銀號,銀號則收取手續費;下禾輋部分村民亦行船,多往南洋一帶,動輒便數月才回來,留於村中多從事耕種及捕魚。

位於九肚山上的馬料村乃由兩姓人家所聚居,分別姓劉及姓邱;劉氏乃由落路下分支至此,至今歷七傳,約二百年左右;邱氏較劉氏遲數十年至此定居,源自赤坭坪,至今約一百五十年;劉氏由落路下分支至此,因人口日多而耕地不足;邱氏因何由赤坭坪遷居有兩種不同說法,一為昔日邱氏太公無興趣從事捕魚,因而移居馬料以務農,另一說法則為邱姓太公非赤坭坪丘姓村人所生,乃丘姓人家討回來,稍長不能立足於村中,遂遷往馬料,連丘姓亦改為邱姓。

兩姓同屬客家,所以共處融洽,另依客家人意思,「馬料」即「馬在休息」,因村後有山,山上昔日有路通往新界以南及較北的地方,而山峰則為平地,每當朝廷官員路經此地,必下馬稍作休息,於是村民稱此處為「馬料處」,其後更被誤傳為「馬尿」;由於此村與九肚及長瀝尾接壤,因而過從甚密;此村並無祠堂,劉氏祖祠仍在落路下,邱姓祖祠仍在赤坭坪。

村民從事耕種,由於地理環境關係,亦有斬柴維生,由於地處山區,大部分田地不宜種禾,故多種番薯、粟米等,惜粟米果實甚小,如芝麻般大小,故又稱為鴨爪粟或九尾粟,村民多用以煮糊吃,亦有種植芥菜、白菜和蘿蔔等,因粗生及易於料理之故;村民在清明、端午、重陽、冬至與新年時才吃豬肉,其他節日亦只買一斤,更有些向豬肉商賒數,間中亦有豬肉商上山兜售,但必須預訂。

及後村民亦種植年桔,戰前多在過年前餽贈親友,戰後由於愈種愈多,遂取去墟市出售;村中並無學校,村童往九肚讀書,起初只讀古文,四年畢業,通常只讀不解,三至四年班始有解說,至六十年前改授漢文、歷史及社會常識等,為全日制,老師質素不俗,但學生求學多不認真,家長亦多持放任態度,一些人竟只交學費而不上學。

河瀝背由洪姓客籍人組成的村落,此名由太公所改,因附近有河流,而「河瀝」即河水或含河流之意,至於「背」,估計此村位於河流之背後;在百多年前,洪氏太公由廣東長樂縣南下,初至地龍口,繼因避盜賊之故,乃往山上移居,遂建村於此。

河瀝背位於山尾較北之處,交通相當不便,由山下步行而上,亦需45分鐘左右,因而大部分村民已搬離,在二三十年前搬至山下定居,交通較便利,雖已聚住七代,但目下僅剩兩戶人家。

九肚村自立村至今,均為羅姓人家居住,羅氏太公於清朝乾隆年間(1736至1795年)由廣東興寧縣南遷,先居於樟樹灘,及後由於與大埔海接壤,常受海盜騷擾,故向山上發展,乃搬至現址定居;羅氏太公在乾隆年間南遷,此村原名龍窩,但不時有山狗出沒,村民認為實非藏龍之地,乃是藏狗之所,故改名為狗肚,後改用九肚,九肚山本為荒地,經羅姓開墾,終變成遍地禾田。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