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5月11日

白魚 品味‧白魚

也是孤寂的靈性──黃孝逵

城市可以冷冽,如同玻璃晶透;城市可以暖和,如同心頭跳動。人,每天睜開眼睛就是選擇,24小時內,有千變萬化的選擇,而藝術家的選擇更是最最真切,幾乎無悔的!

黃孝逵老師,1946年生於重慶,1969年畢業於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機械系,曾追隨黃胄先生習畫,深受其藝術理念影響,1978年移居香港,經商之餘作畫,曾為深圳畫院客座藝術家,現為中國畫學會理事、香港中國畫學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都市水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他的多件作品獲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深圳畫院等機構收藏,其中《三峽行雲流水圖》收錄於《二十世紀中國美術──中國美術館藏品選》。

水墨表現視覺光影

黃老師曾經在重慶、北京、上海、河南、福建、廣東甚至澳洲等地區生活過,唯獨對香港這片土地情有獨鍾,至今已在香港生活了四十餘年,並且視香港為終老之地。

對於定居於香港的黃老師來說,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觀、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璀璨的港口夜景……每個景致都是他展現對於地方的使命感與感情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創作更是他對於所處世界的觀看及詮釋結果……

多半畫家,不是傳統就是現代的表現方式,黃孝逵老師的水墨筆法細緻,不只畫山水,更畫當代城市,跳出傳統水墨題材,並透過種種不同的新創皴法,以水墨表現各種視覺光影,從陰雨天、大樓玻璃帷幕、夜晚的霓虹燈,到數位影像的焦點色、局部上光表現等等,可看到他對攝影術與當代科技產生之視覺圖像的運用。在構圖上,除「三遠法」(Three distances of horizon)外,黃孝逵老師亦使用仰角、特寫等特殊視角,為水墨拓展出新的視覺張力,及習慣性之框架。

黃老師跳脫了在作品中的幽靜與孤寂感,如同我所追求「孤寂的智慧」(Solitude of Wisdom),從墨色的運用、線條的獨立感、色彩的單純化可見,元朝倪雲林(倪瓚,1301-1374),常以一水兩隔式的構圖來表達心中的「憂」與「悶」,這從黃孝逵老師少數的作品中,偶爾可見。

而明末清初大畫家龔賢(1618-1689)對山石空間、墨色厚度、線條穩健,帶着淡淡孤寂的靈性,亦有異曲同工之趣。此外對照西方,黃老師也讓人聯想到德國的浪漫主義大師佛烈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他常以大遠景的構圖描繪浩瀚廣大的自然景觀,或以對比的方式,透過近景的人物或者建築,顯現天地的遼闊,因而被視為崇高美學的代表人物。

以經歷為創作泉源

兩位大師同樣着重表現「情感化」(Emotional)的自然,寓情於造化,不同的是,佛烈德利赫的作品帶有更多荒涼、死亡的氛圍,而黃孝逵老師則帶有寧靜自得的禪意。

《海岸》,120cm×400cm,水墨設色紙本,是黃孝逵老師2015年的創作,靈感源自一次他搭乘遊艇出海,在經過滘西洲的時候,一大片不規則狀、有稜有角、近乎頂天立地、鬼斧神工的石壁映入眼簾,令他感到震懾與感動,於是便以此「六角石岩」的香港地質公園為題材,創作出這一幅維妙維肖,神韻、筆法皆到位的佳作。

黃老師擅長以親身經歷為創作的泉源,將生命經驗融合於天地與自然萬物,遊走於黑白(濃、淡、乾、濕),虛實相生,氣韻生動與意境高雅,道盡他廣闊無垠的心境與關懷。

他的創作,除了兼具中國傳統文人精神與文化脈絡,且蘊含西方現代的美學結構形式,將水墨渲染發揮極致,開創了屬於自己獨特的風格面貌。巧的是這種玄武岩(basalt)似的海岸和台灣澎湖特有的玄武岩海岸風景相映成趣,由於我是半個澎湖人,也曾經下過宏願,有一天要在澎湖玄武岩的海邊,辦一場集音樂與藝術的饗宴,一定別有一番風味!

香港這東方之珠,除了保留着民國初年特有文化底蘊外,更有着世界時尚流行的風向,她是我最愛的城市之一,每每創作一段時間,我必定要到香港,向生活於此的藝術工作者,耳濡目染一番,當然少不了美食、美酒、老茶、老朋友,並來接受現代與傳統更迭的刺激,相信許多的文人、藝術家和我有相同的習慣。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