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5月10日

關德祺中醫師 濟世良方

從溫病溫疫到傳染病

傳染病,中醫稱為溫病、溫疫。「溫」是指各種傳染病的一個共同病徵──發燒(Fever),如登革熱、兔熱病、猩紅熱等名稱上都標示這個病徵;「疫」指傳染性,如《黃帝內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漢代之後出現「瘟」字,用來簡稱溫病或溫疫,如牛瘟、羊瘟、雞瘟、鴨瘟。現代中文以「瘟」代「溫」,慣稱「瘟疫」,但字義重疊又失去「溫」的意思,而且一般只是指流行性急性傳染病(不包括慢性傳染病),因此不算是一個專業術語。

異常氣候引發

第一部傳染病學專著《溫疫論》成書於1642年,作者吳有性承前啟後地創了幾個世界紀錄:

1.第一次提出普通感冒是由於感染天地之常氣(風寒暑濕燥火),而溫疫是由於感染天地之異氣(又稱雜氣、癘氣、戾氣),亦即指溫疫病原具有多樣性及選擇性。

2.第一次提出溫疫「邪自口鼻而入」,染病途徑不只限於外邪從皮毛侵入。

3.第一次提出溫疫「無問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即《黃帝內經》「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是有例外的。

4.首設專治各種溫疫的藥方,包括「達原飲」等。

異氣到底是什麼?從哪裏來?當年吳有性是有所發現的,很可能來自簡單的病例統計。發現一:「天地別有一種戾氣,多見於兵荒之歲」,這很容易理解,因為水源、食物及居住衞生條件變差而引發溫疫。發現二:「然氣候亦有應至而不至,或有至而太過者,或未應至而至者,此成病氣也」,這是指異常氣候引發溫疫,但未知其統計結果是否屬實。

吳有性之後的200年,溫病學(傳染病學)並無取得重大突破與發展。一直到法國巴斯德(1822-1895)、德國柯霍(1843-1910),通過一系列實驗創立微生物學,令傳染病學得以在全新的基礎上發展。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多種真菌、細菌、病毒及原生動物,當中有些會感染人與動物致病,稱為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學從此發展至今100多年,已知病毒種數5000、細菌4760、真菌72000。病原微生物可在動物之間、 人與人之間傳染,也可由動物傳人或由人傳動物。傳染病學以微生物學為基礎,預防治療目標明確,效果顯著,一下子就把中醫經驗都拋諸腦後了。

病原層出不窮

然而,中醫經驗仍然十分寶貴。例如,建基於微生物學的傳染病學面對最大的挑戰就是病原層出不窮。原因一般理解是病原基因重組變種,例如流感病毒變種,人類好不容易對舊品種有了免疫力,新品種又來了。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故歷來流感感染人數眾多,殺傷人數眾多。

中醫指異常氣候與溫疫有關,即出現異常氣候後數月,溫疫發生的機會顯著增多。異常氣候是否誘發了病原變種?現代醫學跟進調查必有大發現。

作者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