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19日

陳穎賢醫生 婦產科

由大腸走到尿道的細菌

在正常的情況下,尿道應處於無菌狀態,一旦有細菌入侵,便可能引致尿道炎。有研究指出,逾八成尿道發炎的細菌元兇為大腸桿菌,原因是女性的尿道出口與肛門十分接近,大腸桿菌或會從大腸走出肛門,感染尿道。由於尿道分為會陰至膀胱的下尿道,以及膀胱兩邊通往腎臟的上尿道,尿道與膀胱之間有着密切關係,細菌竄入尿道後,亦很易往上通向膀胱,引發膀胱炎。

任何年齡的女士都有機會感染尿道炎,正在懷孕或更年期婦女的風險更高,因孕婦的子宮會膨脹,壓着膀胱,致膀胱無法完全排清小便。婦女踏入更年期時,抵抗力會減弱,也增加感染風險。

部分個人生活或護理習慣,同樣是尿道炎的高危因素,包括喝水量不足、經常憋尿、性生活頻密、進行性行為前清潔不足、外陰不清潔、如廁後從肛門往前抹拭、常使用公共洗手間的衞生紙或疏於更換防漏尿墊等。若不改善這些習慣,即使根治了尿道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另外,尿道炎亦可因泌尿系統較嚴重的疾病引起,惟此情況並不常見。患有糖尿病的人,其感染風險也會較高。

一旦患上尿道炎,患者有機會小便時感到赤痛或灼熱、尿液變濁,甚至帶血,又或者經常如廁,但每次只能排出小量尿液等症狀。如在近恥骨位置的小腹出現脹痛,有可能是膀胱受到感染;若出現發燒、作悶欲吐、腰背痛等情況,則可能是腎臟受到感染。

治療尿道炎一般並不困難,大部分服食抗生素兩三天後便好轉,惟好轉後仍須完成整個療程,以確保清除所有病菌。同時,患者亦要飲用大量白開水,利用充足尿量將細菌由尿道排出體外。部分人會自行買藥或置之不理,隨時加劇症狀,更可能令細菌上移至腎臟,應及早正視求醫。

預防方面,應確保每日攝取足夠水份,同時要減少憋尿次數,避免令尿道健康惡化。即使工作繁忙仍應顧及生理需要,盡量抽空如廁,並保持充足睡眠和運動,以增強抵抗力。若發現任何病徵,切忌拖延求診,否則可能會令細菌蔓延,甚至出現併發症。

作者為婦產科專科醫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